[发明专利]发光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73281.2 | 申请日: | 2016-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640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林忠雄;东照人;别府卓;泉野训宏;冈久强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L33/50 | 分类号: | H01L33/50;H01L33/58;H01L33/60;H01L33/4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韩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薄型化的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具有:覆盖部件,其具有第一光反射部件和透光性树脂,该第一光反射部件具有贯通孔,该透光性树脂配置在所述贯通孔内;发光元件,其以与所述透光性树脂相对的方式设置;第二光反射部件,其覆盖所述发光元件的侧面,并与所述发光元件周围的第一光反射部件相对而设置;所述透光性树脂包含向与所述发光元件相对的下面侧或从所述发光元件离开的上面侧偏置的波长变换物质。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6年5月27日、申请号为201610366365.5、发明名称为“发光装置、覆盖部件的制造方法及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光装置、覆盖部件的制造方法及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的发光二极管随着其品质的提高,在普通照明领域、车载照明领域等中以各种方式被利用。例如,已知有通过在发光元件上配置具有外框的板状光学部件而被薄型化的发光装置。(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34355号公报
发明内容
要求比以往的发光装置更薄型化的发光装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薄型化的发光装置。
本发明的发光装置,具有:
覆盖部件,其具有第一光反射部件和透光性树脂,该第一光反射部件具有贯通孔,该透光性树脂配置在所述贯通孔内;
发光元件,其以与所述透光性树脂相对的方式设置;
第二光反射部件,其覆盖所述发光元件的侧面,并与所述发光元件周围的第一光反射部件相对而设置;
所述透光性树脂包含向与所述发光元件相对的下面侧或从所述发光元件分离的上面侧偏置的波长变换物质。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能够提供可薄型化的发光装置。
附图说明
图1A是在实施方式1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对覆盖部件的制造方法进行表示的剖面图;
图1B是沿图1A的B-B线的剖面图;
图2A是在实施方式1的覆盖部件的制造方法中,对冲孔时保持第一光反射部件的状态进行表示的剖面图;
图2B是在实施方式1的覆盖部件的制造方法中,对冲孔时打入上模具时的状态进行表示的剖面图;
图2C是图2B的虚线部的放大图;
图3A是在实施方式1的覆盖部件的制造方法中,在第一光反射部件的贯通孔内配置含有波长变换物质的透光性树脂时的剖面图;
图3B是在实施方式1的覆盖部件的制造方法中,在第一光反射部件的贯通孔内使波长变换物质偏置时的剖面图;
图3C是在实施方式1的覆盖部件的制造方法中,将透光性树脂和第一光反射部件的一部分除去时的剖面图;
图4A是在实施方式1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将发光元件固定时的剖面图;
图4B是在实施方式1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形成第二光反射部件时的剖面图;
图4C是在实施方式1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在包含接合部件的情况下形成第二光反射部件时的剖面图;
图4D是在实施方式1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中,以埋设发光元件的电极的方式形成第二光反射部件时的剖面图;
图5A是在实施方式1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中,表示对每个发光装置进行分割时的切断线的平面图;
图5B是沿图5A的C-C线的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732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