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续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多自由度3D打印路径生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73503.0 | 申请日: | 2020-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60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严飙;王显峰;朱威;刘大利;高天成;耿海峰;王东立;居相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64/393 | 分类号: | B29C64/393;B33Y50/02;B33Y70/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叶涓涓 |
地址: | 2011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纤维 增强 树脂 复合材料 自由度 打印 路径 生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多自由度3D打印路径生成方法,根据构件工况进行合理的切片层设计,按设计的特定填充角度进行路径规划,提升构件的综合力学性能。本发明将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可设计性优点与多自由度3D打印技术结合,旨在突破传统复合材料3D打印的二维切片局限,对待成型构件使用曲面切片方法,根据成型构件的实际性能要求,进行切片层填充角度的设计,根据设计结果对切片层执行路径规划,实现连续纤维复合材料打印成型。本发明能够实现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高性能、高效率、高精度的多自由度3D打印成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制造技术领域,涉及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快速成型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连续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多自由度3D打印路径生成方法。
背景技术
连续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相比于金属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抗侵蚀等一系列优点,已经成功运用于航空航天、潜艇舰船、汽车赛车、医疗卫生、体育器材等领域。连续纤增强复合材料的传统成型工艺主要有热压罐成型,RTM成型,纤维铺放成型以及缠绕成型等,这些传统成型工艺过程复杂、模具开发周期长、制造成本高。
3D打印技术不仅能够优先提升制造效率,缩短制造周期,而且更能适应复杂机构的精确制造,针对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3D打印,当前的研究主要偏向对传统的FDM打印机的喷头进行改造,制件的路径生成方式多是偏向在二维平面切片内进行直线往返填充、轮廓偏置填充、混合路径填充等路径规划方法。对纤维的力学性能的利用更多的集中在二维平面内,尚无三维空间内的可行性方案。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多自由度3D打印路径生成方法,根据构件工况进行合理的切片层设计,按设计的特定填充角度进行路径规划,提升构件的综合力学性能。本发明旨在打破传统复合材料3D打印的二维切片局限,实现连续纤维复合材料打印成型,对待成型构件使用曲面切片方法,根据成型构件的实际性能要求,进行切片层填充角度的设计,根据设计结果对切片层执行路径规划,结合打印工艺利用CATIA二次开发技术生成适用于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多自由度3D打印的路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续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多自由度3D打印路径生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根据成型构件的尺寸要求建立三维模型,编写以构件内表面为基面、沿着构件厚度方向进行切片的切片脚本,获得切片数据集;
步骤2,获取切片数据集后,根据成型构件的实际性能要求,对成型构件做切片层设计;依据其主应力方向设计出充分利用连续纤维的轴向强度的填充角度,纤维的轴向与填充方向保持一致,切片层的角度设计满足对称性原则,根据构件在不同方向的应力的比例,调整切片层填充角度的比例,各个应力方向对应填充角度层数按比例赋予;
步骤3,对所有切片层执行路径规划机制,获得初始参考路径;在初始参考路径的基础上,采用平移方法实现切片完整填充,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对于切片层曲面A1,选取初始轨迹初始点a00和参考平面,过a00与参考平面平行的平面与曲面A1的交线为参考曲线c0,然后获取点a00在该点处的切平面S1,将参考曲线c0投影到S1上得到参考直线l0;
(2)在切平面S1上取与l0同向,方向与轨迹延伸方向向量乘积为非负数,步长为x的向量b1,将向量b1的起点与a00重合,在切平面内S1绕a00逆时针旋转填充角度α,旋转后向量在S上的投影即为下一个轨迹点a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735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