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道淤泥环保分离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73606.7 | 申请日: | 2020-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76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吴迎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迎莉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52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道 淤泥 环保 分离 处理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河道淤泥环保分离处理系统,包括L型板、立板、分离装置和输送装置,所述的L型板安装在已有的工作地面上,L型板的前后两端对称安装有立板,立板之间设置有分离装置,分离装置的上方设置有输送装置,本发明采用的输送装置在输送淤泥与杂物的过程中解决了淤泥滑落的问题,采用矩形卡板与输送挡板对淤泥进行限制,防止淤泥运输过程中滑落,分离装置可对淤泥与杂物有效的进行分离,并将分离装置上的杂物进行清理,提高了分离装置的分离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河道环保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河道淤泥环保分离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河道淤泥己日益影响到防洪、排涝、灌溉、供水、通航等各项功能的正常发挥,为恢复河道正常功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持续发展,进行河道清淤疏浚工程。使河道通过治理变深、变宽,河水变清,群众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达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清理出的淤泥中含有杂物,需要通过杂物分离设备将其分离,但在河道淤泥清理杂物分离过程中会出现以下问题:
1、常采用的淤泥输送装置在输送过程中会导致淤泥滑落,造成输送效率低,在淤泥与杂物分离后,分离装置上易残留有杂物在分离装置的通孔上,使得之后再进行分离时的效果受到影响,长期积累易将通孔堵塞,造成无法分离;
2、分离之后的淤泥与杂物不能及时的收集,导致再次混合,使得工作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一)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河道淤泥环保分离处理系统,包括L型板、立板、分离装置和输送装置,所述的L型板安装在已有的工作地面上,L型板的前后两端对称安装有立板,立板之间设置有分离装置,分离装置的上方设置有输送装置;
所述的分离装置包括转动轴、斜板、拍板、圆轴、网板、复位弹簧、压缩弹簧、冲板、清理柱和橡胶支撑柱,转动轴通过一号轴承安装在立板之间,转动轴位于立板的中部,转动轴的上方设置有斜板,转动轴的右侧设置有拍板,转动轴沿其轴向均匀开设有U型凹槽,U型凹槽内通过圆轴与网板的下端相连接,圆轴的前后两端安装在U型凹槽内壁,网板的下端截面为半圆状形,U型凹槽的一侧壁与网板的一侧相贴,U型凹槽的另一侧壁通过复位弹簧与网板的另一侧壁相连接,网板的一端面从左往右等距离开设有一号通孔,一号通孔从前往后等距离排布,网板的另一端面与冲板之间通过压缩弹簧相连接,压缩弹簧左右对称排布,压缩弹簧从前往后等距离排布,冲板上开设有与一号通孔正对的二号通孔,网板与冲板之间安装有橡胶支撑柱,橡胶支撑柱右侧设置有通过滑动进入一号通孔内的清理柱,清理柱的一端安装在冲板的内侧端,清理柱的另一端与网板之间通过滑动配合方式相连接,淤泥与杂物高空坠落,由于落差使大部分淤泥直接穿过网板落下,同时转动轴运动通过圆轴带动网板运动,剩余的淤泥与杂物落入网板之后,网板带动淤泥与杂物转动,当网板转动撞击到斜板时,网板在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发生振动,使得剩余的淤泥振落,同时斜板压动网板在复位弹簧产生倾斜,网板滑过斜板后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恢复到原来的位置,此过程中橡胶支撑柱对网板后面的冲板起到支撑作用,网板上的杂物在网板转动到右侧时一部分坠落,当网板转动一定角度后,拍板对冲板进行拍打,此时的橡胶支撑柱与压缩弹簧发生变形,同时冲板带动清理柱落入一号通孔内对残留的杂物进行清理,以免网板上残留杂物造成堆积。
所述的输送装置包括一号传动轴、皮带、电机、二号传动轴、输送带、矩形卡板和输送挡板,转动轴与一号传动轴通过皮带相连接,一号传动轴通过二号轴承安装在立板之间,一号传动轴的后端穿射立板与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电机通过支架安装在立板的后端面,一号传动轴与二号传动轴之间通过输送带相连接,输送带上设置有矩形卡板,矩形卡板的内侧端安装在输送带的外端面上,矩形卡板的前后端面安装在输送挡板的内侧端面上,矩形卡板沿输送带等距离排布,输送挡板安装在输送带的前后两端面,通过电机带动一号传动轴同步运动,一号传动轴通过皮带带动转动轴同步运动,同时一号传动轴通过输送带带动二号传动轴同步运动,此时,输送带对淤泥与杂物进行输送,在输送时矩形卡板与输送挡板防止淤泥与杂物以重力原因产生滑落现象,进而提高输送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迎莉,未经吴迎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736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晶粒定位器及晶粒的定位方法
- 下一篇:一种室内使用便于安装的吸顶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