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端子排的接线状态识别方法、识别装置以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73878.7 | 申请日: | 2020-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012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李宁钏;孙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32;G06K9/62;G06K9/46;G06K9/4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唐双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端子 接线 状态 识别 方法 装置 以及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端子排的接线状态识别方法、识别装置以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端子排的图像作为待识别图像;确定所述待识别图像中的接线区域;将所述待识别图像中的所述接线区域与标准接线状态图中的接线区域对比,以确定所述端子排的接线状态。通过上述方式,能够提高端子排接线状态识别的效率和精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端子排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端子排的接线状态识别方法、识别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智慧变电站的建设,巡检机器人、远程视频监控等手段逐步代替相关工作人员去进行前期的巡检排查设备故障,其中配电柜、端子箱等接线是否正常也属于巡检内容。端子排,为承载多个或多组相互绝缘的端子组件并用于固定支持件的绝缘部件。端子排的作用就是将屏内设备和屏外设备的线路相连接,起到信号(电流电压)传输的作用。有了端子排,使得接线美观,维护方便,在远距离线之间的联接时主要是牢靠,施工和维护方便。
目前电气柜等设备中端子排的布线主要依靠工作人员人眼识别,颜色校准,位置检查等等,当面对数量庞大复杂接线的时候就显得力不从小,准确度不够高,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端子排的接线状态识别方法、识别装置以及存储介质,能够提高端子排接线状态识别的效率和精度。
本申请一实施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端子排的接线状态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端子排的图像作为待识别图像;确定待识别图像中的接线区域;将待识别图像中的接线区域与标准接线状态图中的接线区域对比,以确定端子排的接线状态。
其中,确定待识别图像中的接线区域,包括:确定待识别图像中的端子排;对端子排进行校正;根据进行校正后的端子排,在待识别图像中确定接线区域。
其中,对端子排进行校正,包括:确定端子排的校正点;对端子排的位置和形状进行调整,以使校正点的位置满足设定要求。
其中,端子排的形状为矩形,校正点为矩形的四个顶点,设定要求为矩形的四边分别与待识别图像的边框对应平行。
其中,将待识别图像中的接线区域与标准接线状态图中的接线区域对比,以确定端子排的接线状态,包括:将待识别图像中的接线区域中的每个子接线区域,分别与标准接线状态图中的接线区域中的每个子接线区域依次进行图像相似度对比,以确定待识别图像中每个子接线区域的接线状态。
其中,将待识别图像中的接线区域中的每个子接线区域,分别与标准接线状态图中的接线区域中的每个子接线区域依次进行图像相似度对比,以确定待识别图像中每个子接线区域的接线状态,包括:获取待识别图像中的多个子接线区域的图像;依次计算多个子接线区域与标准接线状态图中对应的子接线区域的图像相似度;在多个子接线区域图像中的第一子接线区域,与标准接线状态图中对应的第二子接线区域的图像相似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阈值时,确定第一子接线区域的接线状态为正常状态。
其中,该方法还包括:在第一子接线区域与第二子接线区域的图像相似度小于第一设定阈值时,将第一子接线区域的图像输入分类器,以确定第一导线信息,并根据第一导线信息确定第一子接线区域的接线状态;其中,分类器是根据设定数量的接线区域图像训练得到的。
其中,根据第一导线信息确定第一子接线区域的接线状态包括:在第一导线信息为异常两根时,确定第一子接线区域的接线状态为多接状态;或在第一导线信息为虚接时,确定第一子接线区域的接线状态为虚接状态。
其中,根据第一导线信息确定第一子接线区域的接线状态,包括:在第一导线信息为没导线、且第二子接线区域对应的第二导线信息为正常一根导线时,确定第一子接线区域的接线状态为漏接状态;或在第一导线信息为没导线、且第二导线信息为没导线时,确定第一子接线区域的接线状态为正常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738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