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尾气处理装置及硫磺回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73933.2 | 申请日: | 2020-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322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刘爱华;刘增让;刘剑利;徐翠翠;袁辉志;陶卫东;常文之;郝国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7/06 | 分类号: | F23G7/06;F23J15/06;C01B1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温春艳;李健 |
地址: | 255408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尾气 处理 装置 硫磺 回收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硫磺回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尾气处理装置及硫磺回收系统。所述尾气处理装置用于处理硫磺回收装置的尾气,所述尾气处理装置包括尾气加热器(16)和焚烧炉(17),所述焚烧炉(17)用于对所述硫磺回收装置的尾气进行焚烧,所述尾气加热器(16)设置于所述焚烧炉(17)的上游,用于对将要进入所述焚烧炉(17)的所述尾气进行加热。本发明通过在尾气进焚烧炉前利用尾气加热器对尾气进行加热,可以使尾气预先升温,减少焚烧炉的燃气用量,从而减少因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能够有效降低烟气中CO的浓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硫磺回收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尾气处理装置及包括该尾气处理装置的硫磺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在石油炼制、煤化工、天然气净化等行业中,通常需要对酸气(即含硫化氢等的有毒含硫气体)进行硫磺回收处理。而硫磺回收过程中会产生含有一定量烃类、H2以及微量H2S、S等有毒成分的尾气,为了避免这些有毒成分进入大气中污染环境,需要对尾气进行焚烧处理以净化。
目前,硫磺回收产生的尾气的净化是将尾气直接引入焚烧炉进行焚烧,焚烧炉提温困难,需要大量燃气助燃,而燃气在焚烧炉内又无法完全反应,会产生大量的中间产物CO,导致焚烧炉排出的烟气中CO的浓度达到1000-3000mg/Nm3,有些甚至高达5000-10000mg/Nm3,严重污染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尾气处理装置及包括该尾气处理装置的硫磺回收系统,以有效降低烟气中CO的浓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尾气处理装置,用于处理硫磺回收装置的尾气,所述尾气处理装置包括尾气加热器和焚烧炉,所述焚烧炉用于对所述硫磺回收装置的尾气进行焚烧,所述尾气加热器设置于所述焚烧炉的上游,用于对将要进入所述焚烧炉的所述尾气进行加热。
可选地,所述尾气加热器设置为将所述尾气加热至100℃~240℃。
可选地,所述焚烧炉的焚烧温度为600℃~900℃,优选为700℃~850℃。
可选地,所述尾气处理装置包括冷却器,所述冷却器设置于所述焚烧炉的下游,用于对所述焚烧炉排出的烟气进行降温。
可选地,所述冷却器设置为将所述烟气的温度降至220℃~350℃。
可选地,所述尾气处理装置包括烟囱,所述烟囱设置于所述冷却器的下游,用于排放冷却后的所述烟气。
可选地,所述冷却器为蒸汽过热器,所述尾气加热器设置为利用所述蒸汽过热器的蒸汽进行加热。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硫磺回收系统,包括硫磺回收装置和以上所述的尾气处理装置。
可选地,所述硫磺回收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制硫炉、克劳斯反应器、加氢反应器、急冷塔以及吸收塔,所述吸收塔的尾气出口与所述焚烧炉的尾气入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制硫炉的燃烧温度为900℃~1400℃,优选为1000℃~1300℃。
可选地,所述克劳斯反应器包括依次连通的一级反应器和二级反应器,所述一级反应器的入口温度为200℃~250℃,优选为220℃~240℃,所述二级反应器的入口温度为200℃~250℃,优选为210℃~230℃。
可选地,所述加氢反应器的入口温度为200℃~250℃,优选为200℃~230℃。
可选地,所述吸收塔的尾气出口温度为20℃~40℃,优选为25℃~35℃。
可选地,所述硫磺回收装置还包括再生塔,所述再生塔的进料口与所述吸收塔的吸收剂出口连通,所述再生塔的出料口与所述吸收塔的吸收剂入口连通,所述再生塔用于使所述吸收塔内的吸收剂再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739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