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基金属钒单原子材料在氨氮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74043.3 | 申请日: | 2020-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896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唐崇俭;程义;李万超;柴立元;闵小波;吴星;高天宇;唐溪;赵飞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6 | 分类号: | C02F9/06;C02F101/16;C02F101/38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14 | 代理人: | 袁靖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金 属钒单 原子 材料 废水处理 中的 应用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基金属钒单原子材料在氨氮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方法,属于环境工程废水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调节原料氨氮废水的pH值至5~7,使氨氮主要以NH4+的形式存在;(2)预处理后的氨氮废水在电场作用下通过载有碳基金属钒单原子材料的电极,进行氨氮的吸附;(3)施加反向电场脱附氨氮,使电极板再生循环利用。本发明利用碳基金属钒单原子材料作为氨氮电吸附材料,与传统碳材料相比具有更大的吸附容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选择性去除废水中氨氮的方法,属于环境工程废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氨氮是目前我国水体主要污染物之一,水体中氨氮的富集会导致水中藻类等大量繁殖,形成赤潮和水华,而且氨氮超标也会对人体及自然界动植物造成损害。
现阶段对水体中氨氮的处理方法大多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比如生物法面临处理周期长、微生物抗毒性弱、对氨氮初始浓度要求高、占地面积大、需投加碳源等问题;化学氧化法的成本较高且易腐蚀设备;折点氯化法生成的有机氯化物存在后续处理难,易造成二次污染的挑战;吸附法对污染物的选择性差,且再生困难。
虽然目前对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较多,有时也采用联合处理法,但仍缺少一种能高效、经济、稳定地处理氨氮废水,同时又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的方法。为了应对越来越严格的环保要求,新型的氨氮处理材料和处理技术仍在不断开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碳基金属钒单原子材料在氨氮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方法,利用碳基金属钒单原子材料在电场作用下吸附废水中的氨氮,同时能够实现碳基金属钒单原子材料循环利用和氨氮回收,避免二次污染。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碳基金属钒单原子材料在氨氮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方法,氨氮废水在电场作用下通过载有碳基金属钒单原子材料的电极,在电场作用下进行氨氮的吸附。
具体是以上述载有碳基金属钒单原子材料的电极为工作电极,碳棒或铂片为对电极,Ag/AgCl电极或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以0.1~1mol/L(NH4)2SO4、NH4Cl或NH4NO3溶液(模拟氨氮废水)为电解质组装三电极体系电解池。在运行过程中,施加恒流电场,充电阶段对应NH4+的吸附过程,放电阶段对应NH4+的脱附过程。
所述的方法,调节原料氨氮废水的pH值,一般调节pH值5-7时,使氨氮主要以NH4+的形式存在。
所述的方法,所述载有碳基金属钒单原子材料的电极板中碳基金属钒单原子材料的载量为1~5mg/cm2;优选1~3mg/cm2,进一步优选1mg/cm2。
所述的方法,所述电场作用的电流密度为0.1~5A/g;优选0.1~2A/g,进一步优选0.1A/g。
所述的方法,所述载有碳基金属钒单原子材料的电极板是由碳基金属钒单原子材料负载于导电材料上制成的。
其具体制备方法为:将碳基金属钒单原子材料与粘结剂、分散剂按比例混合后,旋涂或刷涂于导电材料上,烘干。
所述的方法,所述碳基金属钒单原子材料为石墨烯基金属钒单原子材料、碳纳米管基金属钒单原子材料、活性炭基金属钒单原子材料、碳量子点基金属钒单原子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优选石墨烯基金属钒单原子材料。
所述粘结剂为PVDF、Nafion、羧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优选Nafio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740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尘搬运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全新式智能焊机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