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实现3D玻璃哑光效果的水性油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74080.4 | 申请日: | 2020-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098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漆广;彭忠;张伟;王卫国;李玉良;吕国强;缪培凯;凌云剑;符饶生;杨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松井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1/104 | 分类号: | C09D11/104;C09D11/105;C09D11/106;C09D11/107;C09D11/102;C09D11/033;C09D11/03;C03C17/32 |
代理公司: | 长沙智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1 | 代理人: | 李婷婷 |
地址: | 410600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实现 玻璃 效果 水性油墨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实现3D玻璃哑光效果的水性油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涂覆于2D玻璃基材上,包括:以重量份计,水溶性树脂20份~35份、熔程300℃~500℃玻璃粉5份~15份、熔程500℃~700℃玻璃粉15份~35份、纳米级球硅10份~25份、水5份~20份、助剂0.01份~1.0份。本发明的用于实现3D玻璃哑光效果的水性油墨,水溶性树脂作为熔程300℃~500℃玻璃粉、熔程500℃~700℃玻璃粉和纳米级球硅的主要载体,提供印刷时的流动性和流平性,且上述水溶性树脂对不同熔程的玻璃粉和纳米级球硅的包裹浸润性好,对2D玻璃底材的附着力好,烘烤后在2D玻璃表面形成涂层,使不同熔程的玻璃粉和纳米级球硅均匀致密地分布在2D玻璃底材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墨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实现3D玻璃哑光效果的水性油墨。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用于实现3D玻璃哑光效果的水性油墨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行业普遍使用3D玻璃哑光工艺主要有两种:机械喷砂或化学蚀刻。机械喷砂首先在 3D玻璃基材上印刷一层保护油墨,喷砂机将砂粒高压喷出,未被油墨保护的位置经砂粒高速冲击后,玻璃表面的光洁度、粗糙度改变,再将油墨褪去,即得到不同图案的哑光玻璃。由于喷砂压力达到2kg/cm2,对玻璃的冲击较强,导致喷砂后的玻璃强度下降明显,加工时比未喷砂的玻璃更容易碎裂,成本增加,而且机械喷砂粗糙度平均偏差Ra值较大,手感体验不佳。同时,粒径极小的砂粒容易散播至空气中造成扬尘污染,危害人体的呼吸系统。化学蚀刻工艺与机械喷砂类似,首先也需要在3D玻璃基材上先印刷一层保护油墨,通过化学的方法刻蚀改变未喷涂油墨位置的粗糙度、光洁度,褪去保护油墨后形成哑光图案。此工艺加工出来的哑光玻璃粗糙度平均偏差Ra值比机械喷砂工艺的小,但化学蚀刻大多采用的是氢氟酸,氢氟酸虽然理论上是一种弱酸,但其具有极强的腐蚀性和挥发性,易形成酸雾扩散至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和腐蚀生产设备,甚至对人体的皮肤、呼吸道、骨骼造成严重伤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3D玻璃哑光效果的水性油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解决机械喷砂和氢氟酸蚀刻均是在玻璃热弯冷却成型后再对3D玻璃表面进行加工,3D玻璃的强度无法避免地受到影响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实现3D玻璃哑光效果的水性油墨,涂覆于2D玻璃基材上,包括:以重量份计,水溶性树脂20份~35份、熔程300℃~500℃玻璃粉5份~15份、熔程500℃~700℃玻璃粉 15份~35份、纳米级球硅10份~25份、水5份~20份、助剂0.01份~1.0份。
进一步地,水溶性树脂22份~30份、熔程300℃~500℃玻璃粉8份~13份、熔程500℃~ 700℃玻璃粉18份~32份、纳米级球硅12份~23份、水10份~20份、助剂0.01份~1.0份。
进一步地,水溶性树脂包括水溶性的聚乙烯醇、水溶性海因树脂、水溶性聚酯树脂、水溶性丙烯酸树脂、水溶性醇酸树脂、水溶性有机硅树脂或水溶性聚氨酯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熔程300℃~500℃玻璃粉包括硅酸盐类玻璃粉或磷酸盐类玻璃粉;和/或,熔程500℃~700℃玻璃粉包括二氧化硅玻璃粉、二氧化钛玻璃粉、氧化铝玻璃粉、铋酸盐类玻璃粉或氧化硅硼类金属盐玻璃粉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纳米级球硅包括粒径为5nm~20nm的球硅、粒径为20nm~50nm的球硅、粒径为50nm~100nm的球硅、粒径为100nm~200nm的球硅、粒径为200nm~500nm的球硅或粒径为500nm~1000nm的球硅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水采用去离子水;和/或,助剂包括机硅类流平剂、分散剂、消泡剂、底材润湿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松井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南松井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740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电压装置及车辆
- 下一篇:一种超长螺旋线自动化绕制设备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