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编码调制的视觉诱发脑-机接口的双重刺激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74416.7 | 申请日: | 2020-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30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0 |
发明(设计)人: | 李梦凡;伍凌宇;廖文喆;杨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369 | 分类号: | A61B5/369;A61B5/378 |
代理公司: | 天津翰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0 | 代理人: | 付长杰 |
地址: | 300130 天津市红桥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编码 调制 视觉 诱发 接口 双重 刺激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基于编码调制的视觉诱发脑‑机接口的双重刺激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自制的机器人图片,包括闪烁刺激图片与滑动刺激图片,机器人图片诱发脑电的效果要远好于纯色图片;其次本发明设计了闪烁刺激与滑动刺激双重刺激方法,双重刺激方法降低了脑电信号的诱发周期,增加了脑电信号的指令输出速度;第三本发明使用同一二进制码同时调制闪烁刺激与滑动刺激,两种刺激方式所诱发的脑电信号不同,可以加以区分,这使得二进制码的长度降低也让指令数量提高了一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工程脑-机接口技术领域,涉及到事件相关电位的诱发方式,特别涉及到基于编码调制的视觉诱发脑-机接口的双重刺激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意外事故、疾病等原因,有些人失去了部分甚至全部信息交流的能力,其中枢神经系统与效应器之间的正常信息传递受到阻碍,从而导致人的动作意图无法表达与实现。该类病患人群失去了与外界交流的正常途径,从而成为一个自我封闭的个体。脑-机接口的出现对他们重建与外界交流的信息通路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脑-机接口是一个通过检测中枢神经活动,并将其转换为人工输出命令的系统。脑-机接口系统能够替代、修复、增强、补充或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输出,从而改变中枢神经系统与外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
目前为止,脑-机接口技术存在诸多不足,比如存在指令传输速度太低、指令数量太少、对用户的精神力消耗太大等问题。如Hongze Zhao设计的基于编码调制的视觉诱发电位脑-机接口(Hongze Zhao,Yijun Wang,Individual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Code-Modulated Visual-Evoked Potentials,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Forensicsand Security,2019,vol.14,No.12)需要很长的二进制码,通常在60位以上。因为要保证识别的准确率,所以编码的循环移位也要在4位以上,这使得脑-机接口系统想要增加指令数量必须一直提高二进制码的长度,过长的二进制码又会降低刺激周期,使脑-机接口的空窗期较长,这显然是难以满足脑-机接口实用化的要求的。
本发明采用的基于编码调制的双重刺激方法可以增加脑-机接口的信息传输率,增加指令数量,提高识别的准确率。本发明也使调制刺激目标的二进制码数量大幅缩短,使得相同长度的二进制码所调制的数量增加一倍,提高了脑-机接口的实用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编码调制的视觉诱发脑-机接口的双重刺激方法,该方法设计了闪烁刺激与滑动刺激两种刺激目标,对于同一刺激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来说,闪烁刺激与滑动刺激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的时间有差异,因此,通过同一编码调制的不同刺激方式,可以通过对事件相关电位的数据分析区别出来。本发明利用这一原理,使脑-机接口的指令数量增加一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编码调制的视觉诱发脑-机接口的双重刺激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1)确定需要控制待刺激对象的工作状态数量为2n,采用具有不同动作状态的刺激界面,刺激界面上刺激目标数量为2n个,用户通过注视刺激界面的不同状态图片来发出指令;
2)刺激界面上同时包含闪烁刺激图片与滑动刺激图片,设计二进制码的组数为需要控制待刺激对象的工作状态数量的一半,即n组,使用同一二进制码同时调制闪烁刺激与滑动刺激,每组二进制码均控制闪烁刺激与滑动刺激两个刺激,每组二进制码的位数为4n,n组的二进制码均由一个4n位的二进制码循环移位得到,每次循环移位四位,移位n-1次,得到n组二进制码,二进制码遵循伪随机序列规则,满足平衡标准、游程标准和相关性标准。
当二进制码为1时,闪烁刺激出现,滑动刺激滑动;二进制码为0时,闪烁刺激消失,滑动刺激不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工业大学,未经河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744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