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脱硫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75705.9 | 申请日: | 2020-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112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陈焕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焕林 |
主分类号: | F28D7/08 | 分类号: | F28D7/08;F28F13/12;F28G1/00;F28G1/08;F28G15/00;B01D53/06;B01D53/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5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硫 尾气 余热 回收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脱硫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属于尾气余热回收技术领域,一种脱硫尾气余热回收装置,本发明可以实现技术人员通过将运动球置于换热管内,将清洗环置于换热管外侧,在脱硫尾气带动下运动球向前运动,磁力球通过磁力带动清洗环向前运动,在膨胀球的热膨胀带动下通过内置空球挤压弹性连接块推动伸出弧板,清洁齿在压力作用下能够刮除换热管表面凝结水垢,提高脱硫尾气中热量的传递效率,搅动桨叶搅动热交换仓内填充的热交换介质,使得热量传递更加均匀,技术人员通过通孔从出气管取出清洗环和运动球,完成换热管表面水垢的清理,使得脱硫尾气通过换热管时,热量更加充分被热交换介质吸收,减少热量的浪费,节约能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尾气余热回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脱硫尾气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能源的渴求也不断增加,燃煤烟气中的SO2已经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减少SO2污染已成为当今大气环境治理的当务之急,不少烟气脱硫工艺已经在工业中广泛应用,其对各类锅炉和焚烧炉尾气的治理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热电厂燃煤锅炉的排烟温度设计值通常设置在120~140℃,其携带的热量约占锅炉输入热量的3%~8%,这部分热量常被白白浪费,是造成锅炉热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对烟气余热的回收利用主要针对高温烟气的显热回收,然而显热的回收仅占全热回收的小部分,低温烟气中蕴含大量冷凝潜热,余热回收潜力巨大
热电厂常用的湿法脱硫工艺即采用脱硫浆液与烟气逆流喷淋的形式,高温烟气经过脱硫塔的喷淋系统之后,温度降低,部分显热已随着脱硫工艺流程散失到环境中,直接回收脱硫塔出来的烟气中的余热,需要相应的装置进行处理。
在现有的脱硫尾气余热回收装置中,换热管表面经过热量交换的使用会凝结一层水垢,影响脱硫尾气热量的交换效率,同时热交换介质处于静止状态会产生部分热量过高而部分热腔较低的现象,影响热量交换的均匀。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硫尾气余热回收装置,本发明可以实现技术人员通过将运动球置于换热管内,将清洗环置于换热管外侧,在脱硫尾气带动下运动球向前运动,磁力球通过磁力带动清洗环向前运动,在膨胀球的热膨胀带动下通过内置空球挤压弹性连接块推动伸出弧板,于是清洁齿在压力作用下能够刮除换热管表面凝结水垢,提高脱硫尾气中热量的传递效率,搅动桨叶搅动热交换仓内填充的热交换介质,使得热量传递更加均匀,技术人员通过通孔从出气管取出清洗环和运动球,完成换热管表面水垢的清理,从而使得脱硫尾气通过换热管时,热量更加充分被热交换介质吸收,减少热量的浪费,节约能源。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脱硫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热交换仓,所述热交换仓内填充有热交换介质,所述热交换仓的外端固定连接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之间固定连接有换热管,所述热交换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进水口,所述热交换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蒸气口,所述换热管内填充有运动球,所述换热管的外端套设有与运动球相匹配的清洗环,所述运动球内固定连接有磁力球,所述清洗环内固定连接有与磁力球相匹配的磁力环,所述清洗环内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连杆,所述连杆下端固定连接有受压清垢装置,本发明可以实现技术人员通过将运动球置于换热管内,将清洗环置于换热管外侧,在脱硫尾气带动下运动球向前运动,磁力球通过磁力带动清洗环向前运动,在膨胀球的热膨胀带动下通过内置空球挤压弹性连接块推动伸出弧板,于是清洁齿在压力作用下能够刮除换热管表面凝结水垢,提高脱硫尾气中热量的传递效率,搅动桨叶搅动热交换仓内填充的热交换介质,使得热量传递更加均匀,技术人员通过通孔从出气管取出清洗环和运动球,完成换热管表面水垢的清理,从而使得脱硫尾气通过换热管时,热量更加充分被热交换介质吸收,减少热量的浪费,节约能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焕林,未经陈焕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757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线束醋酸布胶带自动缠绕装置
- 下一篇:气动可控式高光侧抛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