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晶闸管芯片、晶闸管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75829.7 | 申请日: | 2020-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719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王东东;操国宏;王政英;姚震洋;高军;银登杰;郭润庆;刘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中车时代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4 | 分类号: | H01L29/74;H01L21/332;H01L23/373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陈敏 |
地址: | 412001 湖南省株洲市石峰***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晶闸管 芯片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晶闸管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位于阳极P型层之上的N型基区,且位于所述N型基区之上的P型基区;
位于所述P型基区部分区域内且上表面与所述P型基区上表面齐平的阴极N型区,其中所述阴极N型区包括阴极发射N型区和在平行于P型基区表面方向上更靠近所述芯片中心的门极N型区;
位于所述阴极发射N型区之上且显露部分所述阴极发射N型区上表面的阴极金属;
位于所述P型基区表面之上且同时与所述P型基区和所述门极N型区接触的放大门极金属,及位于所述P型基区上表面之上且不与所述门极N型区接触的中心门极金属;
位于未被阴极金属、放大门极金属和中心门极金属覆盖的P型基区之上指定厚度的介质薄膜层;
及所述阳极P型层之下的阳极金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闸管芯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大门极金属和所述阴极金属厚度相同,所述介质薄膜层厚度远小于所述放大门极金属和所述阴极金属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晶闸管芯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薄膜层的指定厚度设置为20~500nm;
所述芯片总厚度设置为1.2mm;
所述放大门极金属与所述阴极金属厚度设置为30μ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晶闸管芯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N型基区的载流子浓度设置为1013cm-3;
所述阳极P型层和P型基区包括铝元素掺杂,载流子浓度设置为1014cm-3~1016cm-3;
所述阴极N型区为磷元素掺杂,载流子浓度设置为1019cm-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晶闸管芯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薄膜层包括DLC薄膜、氮化铝薄膜;
所述阳极金属、阴极金属和门极金属材质包括铝。
6.一种晶闸管,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的晶闸管芯片。
7.一种晶闸管芯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同步在N型衬底下表面及上表面分别形成阳极P型层和P型基区;
在所述P型基区部分区域内形成上表面与所述P型基区上表面齐平的阴极N型区,其中所述阴极N型区包括阴极发射N型区和门极N型区;
同步在所述阴极发射N型区、P型基区、门极N型区之上以及在所述阳极P型层之下形成欧姆接触电极金属,其中,在所述阴极发射N型区之上形成显露部分所述阴极发射N型区上表面的阴极金属,在所述P型基区表面之上形成同时与所述P型基区和所述门极N型区接触的放大门极金属,在所述P型基区上表面之上形成不与所述门极N型区接触的中心门极金属,在所述阳极P型层之下形成阳极金属;
在未被阴极金属、放大门极金属和中心门极金属覆盖的P型基区上表面形成指定厚度的介质薄膜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沉积工艺包括化学气相沉积工艺、物理气相沉积工艺、离子束沉积工艺、过滤式真空阴极弧工艺、脉冲激光沉积工艺、磁控溅射工艺,其中所述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包括PECVD工艺;
所述放大门极金属和所述阴极金属厚度相同,所述介质薄膜层厚度远小于所述放大门极金属和所述阴极金属厚度,所述介质薄膜层包括DLC薄膜、氮化铝薄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中车时代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株洲中车时代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7582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