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态护树板、制作工艺及生态树池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76253.6 | 申请日: | 2020-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23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祝叶林;苏琼;沈建;顾春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为绿景观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9/00 | 分类号: | E01C9/00;A01G13/02;E01C1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 护树板 制作 工艺 结构 | ||
本申请涉及一种生态护树板、制作工艺及生态树池结构,涉及园林绿化的技术领域,改善了护树板透水透气性不佳而导致植物生长不佳的问题,其中,一种生态护树板,包括多颗多孔颗粒以及将所述多孔颗粒聚合成设定形状的聚合件;所述多孔颗粒由设定配比的有机材料和混合黏合剂压制或烧制而成,其内部形成多孔海绵蜂窝状结构;多颗所述多孔颗粒之间相互粘合或压制而成。本申请中的一种生态护树板具有透水透气性良好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园林美化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生态护树板、制作工艺及生态树池结构。
背景技术
护树板学名叫做树池盖板。随地区方言的不同,也有叫做树围子,树箅子、树池篦子等。主体由两块或四块板体对接而成广泛应用于公园、街道绿化带及各种场所的绿化树木遮蔽,盖板面上有雨水渗孔,能使树木的根部保持土质疏松并吸收到水分等营养物质,保护树木,避免水土流失。
在公开号为CN110924259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文件中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橡胶护树板,包括有套设在树木的底部的护树板,该护树板的中心处开设有圆孔,护树板内开设有四个长条形的内腔,内腔内设有护树机构;护树机构包括有弹簧、推杆、推板、护板,弹簧固定在内腔封闭端的端壁上,推板与弹簧接触挤压,推板与推杆的一端一体式固定连接,推杆的另一端穿出内腔,护板设在推杆的另一端并位于圆孔内,护板的高度大于护树板的厚度,四个护板包裹住树木的底部,护板的形状为弧形并贴合树木的外壁。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橡胶护树板透水性差,透气性不佳,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护树板透水透气性不佳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生态护树板、制作工艺及生态树池结构。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生态护树板,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生态护树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颗多孔颗粒以及将所述多孔颗粒聚合成设定形状的聚合件;
所述多孔颗粒由设定配比的有机材料和混合黏合剂压制和/或烧制而成,其内部形成多孔海绵蜂窝状结构;
多颗所述多孔颗粒之间相互堆叠或粘合或压制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有机材料与混合黏合剂压制或烧制成多孔颗粒,使多孔颗粒自身具有良好的透水、透气性,多孔颗粒之间也能够形成较大的间隙,水分、空气能够透过护树板进入到树池内的土壤中,有助于植物的生长;在本发明中,上述多孔颗粒由有机材料制成,其本身具有一定的肥力,相当于控释肥,上述肥力将会缓慢释放到土壤中,更加有助于植物的生长。多孔颗粒外壳坚硬,耐挤抗压强度高,不易松散,且多孔隙结构具有良好的吸收噪音的效能,进而降低了城市噪音。
优选的,所述聚合件包括骨架,所述骨架所围成的区域内填充有骨料,所述骨架由塑料制成且呈网格状,所述骨料配置为所述多孔颗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孔颗粒直接放置到骨架所围成的区域中,使得护树板的制备更加便捷,使用时可以根据现场需要临时更换或搭建骨架,铺设快捷方便。
优选的,所述骨架上设置有用于连通相邻两个骨架所围成区域的透水通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水通道可将相邻骨架所围成的区域连通起来,当一个骨架所围成的区域内的积水较多时,可通过透水通道将多余的水流到相邻的骨架所围成的区域中,避免护树板表面局部积水,有利于对水进行充分的分散存储,提高骨架所围成区域中多孔颗粒的蓄水量。
优选的,所述聚合件包括填充于多颗所述多孔颗粒间的粘结材料,所述粘结材料包括植物纤维、粘土以及植物生长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孔颗粒、植物纤维和植物生长素压制和/或烧制成聚合件,使聚合件既具有透气、透水性,又具有良好的肥效,能够在后期缓慢的释放出来并渗透到土壤中,有助于植物的生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为绿景观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为绿景观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762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