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家居配网故障数据分析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76923.4 | 申请日: | 2020-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11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沈汉标;王妙玉;邓建平;吴宁泉;周小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好太太智能家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41/0631 | 分类号: | H04L41/0631;H04L41/0677;G06V10/76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成婵娟 |
地址: | 5114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家居 故障 数据 分析 方法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家居配网故障数据分析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分析方法包括步骤S1:接收终端推送的配网数据,对所述配网数据进行预处理;步骤S2:将预处理后的所述配网数据实时分区插入Hive数据仓库中;步骤S3:对存储于Hive数据仓库中的所述配网数据进行故障分析,若判断所述配网数据中出现故障数据,则将所述故障数据标签化;步骤S4:利用Sqoop工具每隔设定时间实时将标签化的配网数据增量导出至MySQL数据库中。本发明通过故障码对故障数据进行关联,把配网数据标签化,促进配网失败原因的定位,提高定位精准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数据分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家居配网故障数据分析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居家生活环境,因此智能家居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并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在现代家庭中已经可以实现对家电设备进行智能化控制。智能家居配网是实现“智能化”至关重要的一步。为了给予用户更友好的配网体验,对用户配网故障数据进行分析尤为重要。但是,配网所推送的数据较为零散,缺乏归纳,使得后台无法快速分辨故障数据,导致故障数据分析过程效率低下,无法及时获知客户配网过程中所发生的故障问题,影响服务客户的实时性及质量。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家居配网故障数据分析方法,通过故障码对故障数据进行关联,把配网数据标签化,促进配网失败原因的定位,提高定位精准度。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存储介质。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智能家居配网故障数据分析方法,包括:
步骤S1:接收终端推送的配网数据,对所述配网数据进行预处理;
步骤S2:将预处理后的所述配网数据实时分区插入Hive数据仓库中;
步骤S3:对存储于Hive数据仓库中的所述配网数据进行故障分析,若判断所述配网数据中出现故障数据,则将所述故障数据标签化;
步骤S4:利用Sqoop工具每隔设定时间实时将标签化的配网数据增量导出至MySQL数据库中。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对所述配网数据进行预处理的方法为解析所述配网数据并将其转换为Json格式。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还包括对Hive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进行清洗。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将所述故障数据标签化的方法为:
将所述故障数据与故障码数据进行关联分析,使所述故障数据上标识有故障码。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对所述故障数据标签化后,还包括根据故障码对所述配网数据进行分类。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根据故障码对所述配网数据进行分类后,还包括对所述故障数据进行故障原因分析以获取配网失败原因。
进一步地,根据配网失败原因的不同对所述故障数据的故障码进行二次标签化,并对二次标签化后的所述故障数据进行二次分类。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具体为每分钟实时将标签化的配网数据增量导出至MySQL数据库中。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智能家居配网故障数据分析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好太太智能家居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好太太智能家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769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检验并消除齿轮加工让刀干涉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径向振打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