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防窥屏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76991.0 | 申请日: | 2020-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128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邱峰青;武天竹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43 | 分类号: | G02F1/1343;G02F1/1333;G02F1/133;G02F1/13;G06F3/041;G06F21/84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蔡光仟 |
地址: | 2153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触控防窥屏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防窥屏及其控制方法,该触控防窥屏包括第一基板、第一液晶层、第二基板、第三基板、第二液晶层和第四基板,该第四基板上设置有第一触控电极和上电极,该第三基板上设置有第二控制电极,该上电极的电极条与该第二控制电极的电极条对应设置;在宽视角模式下,该上电极和该第二控制电极均施加触控电压;在窄视角模式下,该上电极施加触控电压或交流信号,该第二控制电极施加交流信号。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该第一触控电极和该上电极实现触控功能,同时通过该上电极和该第二控制电极实现视角切换功能,从而可以在不增加厚度的情况下减小第一控制电极对触控信号的干涉,也能降低触控防窥屏的厚度并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防窥屏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显示屏应用日渐广阔亦多元化,带有触控功能的显示屏日渐普及。且近年来,大家对个人隐私保护越来越重视,目前大多液晶显示装置(如手机、笔记本)采用广视角显示,在公共场合会存很多的不便利。基于市场趋势,对具有防窥效果的宽窄视角可切换的触控显示面板的需求越来越多。
请参图1,现有的一种触控防窥屏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该触控防窥屏包括用于实现显示的第一液晶盒100和用于实现宽窄视角切换的第二液晶盒200,所述第二液晶盒200包括接收电极21、发射电极22、第一控制电极23和第二控制电极24。其中发射电极22施加触控电压,第一控制电极23施加基准电压,第二控制电极24施加视角控制电压。
此种架构的设计,虽然能使接收电极21、发射电极22、第一控制电极23和第二控制电极24位于同一个液晶盒,但是触控电压和偏转电压之间会相互影响。发射电极21离第一控制电极23太近,发射电极21发出的电场线几乎都被第一控制电极23吸收,所以触控信号非常微弱。目前实验中可以通过将设置在发射电极22和第一控制电极23之间的有机平坦层加厚至100um这种等级,以减少第一控制电极23对触控信号的吸收,但是现有制程做不到此厚度,即使能做到此厚度,也会带来成品厚度大且成本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触控防窥屏及其控制方法,可以在不增加厚度的情况下减小控制电极对触控信号的的干涉,从而降低触控防窥屏的厚度并降低成本。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触控防窥屏,包括第一基板、第一液晶层、第二基板、第三基板、第二液晶层和第四基板,该第一液晶层夹设于该第一基板和该第二基板之间,该第二液晶层夹设于该第三基板和该第四基板之间,其中,该第四基板在靠近该第二液晶层的侧面上依次设置有第一触控电极和上电极,该第三基板在靠近该第二液晶层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二控制电极,该上电极的电极条与该第二控制电极的电极条对应设置;在宽视角模式下,该上电极和该第二控制电极均施加触控电压Tx;在窄视角模式下,该上电极施加触控电压Tx或交流信号,该第二控制电极施加交流信号。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上电极包括第二触控电极和第一控制电极,该第二触控电极夹设于该第一触控电极和该第一控制电极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一触控电极为接收电极,该第二触控电极为发射电极;该第一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条,该第二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第二触控电极条,该第一控制电极包括多个第一控制电极条,该第二控制电极包括多个第二控制电极条;该第一触控电极条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二触控电极条的延伸方向相垂直,每个该第二触控电极条分别与一个该第一控制电极条及一个该第二控制电极条相对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个周期之内,每一条第二触控电极条及与其相对设置的一该第一控制电极条均施加相同的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769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