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屈曲约束支撑的装配式框架梁柱湿节点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77597.9 | 申请日: | 2020-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75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牛力军;张文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1/21 | 分类号: | E04B1/21;E04C5/16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任林芳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屈曲 约束 支撑 装配式 框架 梁柱 节点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带屈曲约束支撑的装配式框架梁柱湿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下柱(1)、预制上柱(2)、叠合梁、BRB安装埋件(6),所述预制下柱(1)和叠合梁通过现浇混凝土连接体(4)连接;所述预制上柱(2)的柱底接缝设置在楼面标高处,柱底接缝采用灌浆料(3)填充;所述预制下柱(1)的柱顶标高与叠合梁的梁底标高相同;所述叠合梁包括预制梁(7)和预制梁(7)顶部的混凝土现浇层(8),预制梁(7)的梁端具有预制凹槽(7-1);所述混凝土连接体(4)包括梁柱节点处的现浇混凝土和预制梁(7)的凹槽(7-1)处的现浇混凝土;所述BRB安装埋件包括柱底埋件(9)、梁端埋件(10)和耳板(11),所述柱底埋件(9)预埋在预制上柱(2)的柱底,所述梁端埋件(10)预埋在叠合梁的梁端,所述耳板(11)与柱底埋件(9)和梁端埋件(10)连接;
所述预制上柱(2)的柱底预埋灌浆套筒(2-1),灌浆套筒(2-1)上端与预制上柱(2)的纵筋机械连接;所述柱底埋件(9)由预埋钢板(9-1)和锚筋(9-2)焊接而成,预埋钢板(9-1)上具有螺孔(9-1-1),螺孔(9-1-1)上拧有螺母(14),螺孔(9-1-1)与灌浆套筒(2-1)的注浆口和出浆口的位置对应;
所述预制下柱(1)的柱顶外伸节点柱纵筋(1-1),节点柱纵筋(1-1)的外侧设有节点柱箍筋(12);所述节点柱纵筋(1-1)与灌浆套筒(2-1)注浆连接;
所述预制梁(7)的梁顶外伸出封闭式箍筋(7-2),封闭式箍筋(7-2)上端的内侧绑扎梁顶纵向钢筋(13),梁顶纵向钢筋(13)贯穿梁柱节点,预制梁(7)的梁端外伸出梁底纵筋的锚固段(7-4);所述凹槽(7-1)两侧的顶面均预埋设置有马凳筋(7-3);所述梁端埋件(10)由梁顶钢板(10-1)和梁顶锚筋(10-2)焊接而成,梁顶钢板(10-1)搁置于马凳筋(7-3)上,梁顶锚筋(10-2)伸入到预制梁(7)的凹槽(7-1)中;
所述凹槽(7-1)两侧的壁厚相同,且单侧的壁厚大于或等于预制梁(7)宽度的1/6;凹槽(7-1)的槽深与混凝土现浇层(8)的厚度之和大于梁顶锚筋(10-2)的竖向投影长度与梁顶钢板(10-1)的厚度之和;所述凹槽(7-1)槽底至预制梁(7)梁底的混凝土厚度满足梁底纵筋所需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要求,同时大于或等于预制梁(7)截面高度的1/4;所述凹槽(7-1)两侧的顶面各预埋2个马凳筋(7-3);
所述凹槽(7-1)两侧预埋连接加强筋(7-5),连接加强筋(7-5)为“┌┒”形;所述预制梁(7)与混凝土现浇层(8)之间的结合面设置有粗糙面,所述预制梁(7)的端面及凹槽(7-1)的内侧面和底面均设置有粗糙面,粗糙面的面积大于或等于粗糙面所在面的总面积的80%;梁端埋件的梁顶钢板(10-1)的侧边与预制上柱(2)的柱边齐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屈曲约束支撑的装配式框架梁柱湿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上柱(2)的底面设置键槽(2-2)和粗糙面,粗糙面的凹凸深度大于或等于6mm,粗糙面的面积大于或等于预制上柱(2)底面面积的80%;所述键槽(2-2)的深度大于或等于30mm,宽度大于或等于深度的3倍且小于深度的10倍;所述键槽(2-2)的槽口至预制上柱(2)的截面边缘的距离大于或等于50mm;所述键槽(2-2)之间的间距等于键槽(2-2)的宽度;所述键槽(2-2)端部斜面倾角小于或等于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屈曲约束支撑的装配式框架梁柱湿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下柱(1)的柱顶面设置粗糙面,粗糙面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柱顶面面积的80%,粗糙面的凹凸深度大于或等于6mm。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带屈曲约束支撑的装配式框架梁柱湿节点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按设计要求,在工厂预制预制下柱(1)、预制上柱(2)、预制梁(7);
S2:施工现场定位安装预制下柱(1)、预制梁(7),采用临时支撑固定预制下柱(1)和预制梁(7);绑扎梁柱节点处的柱箍筋(12),在封闭式箍筋(7-2)上端水平段的内侧绑扎梁顶纵向钢筋(13);
S3:支模板,浇筑混凝土连接体(4),浇筑混凝土现浇层(8),找平混凝土平面;定位安装梁端埋件(10),将梁端埋件(10)的梁顶锚筋(10-2)插入到梁端凹槽(7-1)中,梁端埋件的梁顶钢板(10-1)搁置于梁端的马凳筋(7-3)上,调整梁端埋件至梁顶钢板(10-1)的侧边与预制上柱(2)的柱边齐平;养护混凝土连接体(4)和混凝土现浇层(8);
S4:在梁柱节点的上方铺灌浆料(3),起吊预制上柱(2),将节点柱纵筋(1-1)插入到预制上柱(2)的灌浆套筒(2-1)中,对灌浆套筒(2-1)进行注浆作业,待预埋钢板(9-1)处的灌浆套筒(2-1)注浆完成后,将螺母(14)拧入到预埋钢板(9-1)上的螺孔(9-1-1)内,采用临时支撑固定预制上柱(2);
S5:将耳板(11)分别与柱底埋件的预埋钢板(9-1)和梁端埋件的梁顶钢板(10-1)焊接连接,耳板(11)与BRB采用螺栓或焊接方式连接;
S6:拆除临时支撑,拆除模板,后续施工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7759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E04B 一般建筑物构造;墙,例如,间壁墙;屋顶;楼板;顶棚;建筑物的隔绝或其他防护
E04B1-00 一般构造;不限于墙,例如,间壁墙,或楼板或顶棚或屋顶中任何一种结构
E04B1-02 .主要由承重的块状或板状构件构成的结构
E04B1-16 .堆料结构,例如混凝土在现场以浇制或类似方法成型的结构,同时利用或不利用附加构件,例如,永久性结构、由承重材料覆盖的基础
E04B1-18 .包含长形承重部件的结构,例如,包含柱,大梁,骨架
E04B1-32 .拱形结构;穹窿顶的结构;折板结构
E04B1-34 .特种结构,例如,用由桅杆结构或封闭的电梯井或楼梯间等塔式结构支承的悬吊或悬臂杆件;与弹性稳定性有关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