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自动可变滚筒速度和摘锭速度的棉花收获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77752.7 | 申请日: | 2020-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370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发明(设计)人: | 布兰登·C·卡尔森;查尔斯·F·奥斯特迈耶;尼古拉斯·W·范朗宁哈姆;杰弗瑞·S·维格达尔;库尔特·D·古斯塔夫森;杰弗里·C·阿斯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迪尔公司;爱荷华州立大学研究基金会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D46/16 | 分类号: | A01D46/16;A01D46/0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永红 |
地址: | 美国伊***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自动 可变 滚筒 速度 棉花 收获 | ||
检测棉花收获机上的传感器输入。基于检测到的传感器输入来识别性能特征值。速度控制系统自动地并且独立于棉花收获机的对地速度来控制棉花收获机的滚筒速度和摘锭速度,从而以闭环的方式改进性能特征值。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棉花收获机。更具体地,本申请涉及独立于对地速度自动地改变棉花收获机上的滚筒速度和摘锭速度。
背景技术
一些当前的棉花收获机在收获机的前端具有一组行单元。行单元用于将行栽的棉株导入到各个行单元中。每个行单元都具有两列摘锭,两列摘锭在其穿过行单元时安装在行单元的两侧。每组摘锭被驱动以使位于行单元一侧的摘锭相对于位于行单元相对侧的摘锭以相互交错的方式转动。摘锭由滚筒支撑为以这种方式转动。当滚筒使摘锭转动时,摘锭使棉花与棉株分离。每个摘锭沿着纵向轴线是细长的。摘锭也围绕纵向轴线转动。摘锭的转动将棉铃拉成细长的纤维。
可转动的脱棉器(doffer)以反向转动方式相对于摘锭转动,以从摘锭上擦除棉花材料。棉花材料然后(例如使用真空管或其他输送机构)被转移到容纳区域中。棉花从容纳区域被转移到模块形成区域。一旦形成了模块,就打开位于棉花收获机的后端处的门,以便可以将模块排出到田地上。
在许多当前的棉花收获机中,滚筒的转动速度和摘锭的转动速度直接且机械地与棉花收获机的向前对地速度相关。这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因此,已经开发了一种机构,以使得可以相对于棉花收获机的对地速度独立地改变滚筒速度和摘锭速度。在美国专利No.5,325,656中阐述了这样一个示例。
以上讨论仅是为了提供综合性背景信息,并不旨在用于帮助确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发明内容
检测棉花收获机上的传感器输入。基于检测到的传感器输入来识别性能特征值。速度控制系统自动地并且独立于棉花收获机的对地速度来控制棉花收获机的滚筒速度和摘锭速度,从而以闭环的方式改进性能特征值。
提供该发明内容以以简化的形式引入一些概念,这些概念将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进一步描述。该发明内容既不旨在标识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帮助确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所要求保护的主题不限于解决背景技术中指出的任何缺陷或所有缺陷的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棉花收获机的第一图示。
图2是图1中所示的棉花收获机的第二图示,并且更详细地示出了位于收获机的前部的行单元。
图3是示出了(如图1和图2所示的)棉花收获机的一个示例的框图。
图4A和图4B(在本文中统称为图4)更详细地示出了图3中所示的棉花收获机的框图。
图5A和图5B(在本文中统称为图5)示出了摘锭速度和滚筒速度控制系统的运行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了可用在前述附图所示的棉花收获机中的计算环境的一个示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一些当前的系统提供了滚筒速度和摘锭速度相对于棉花收获机的向前对地速度的可变比例。然而,即使滚筒速度和摘锭速度可以独立于棉花收获机的对地速度而变化,但选择实现所期望的收获性能的滚筒速度和摘锭速度可能也是非常困难的。这是因为操作员可能难以观测到收获性能是如何随着摘锭速度和滚筒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类似地,即使这可以观测到,但田地和农作物情况也可以相对快速地变化。因此,可能难以选择将收获性能维持在所期望水平的滚筒速度和摘锭速度。另外这也可能使操作员分心,并且容易出错。仅举几个示例,由于天气情况、棉花品种、棉花成熟度、产量(每株的棉铃数量)、农作物情况(例如湿度)、田地情况等,棉花收获作业在不同的滚筒速度和摘锭速度下可能会具有不同程度的农作物损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迪尔公司;爱荷华州立大学研究基金会公司,未经迪尔公司;爱荷华州立大学研究基金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777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