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印刷物的制造方法和印刷物的制造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78559.5 | 申请日: | 2020-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411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发明(设计)人: | 饭田能史;上胁聪;竹内荣;柏木里美;吉野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3G15/20 | 分类号: | G03G15/20;G03G15/00;G03G9/097;B41M5/00;B41M7/00;B41J3/44;B41J11/6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崔立宇;褚瑶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印刷 制造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印刷物的制造方法和印刷物的制造系统,所述印刷物的制造方法具有下述工序:第1工序,在记录介质形成图像;第2工序,在上述记录介质的形成有上述图像的面上赋予压力响应性颗粒;第3工序,对赋予在上述记录介质的上述压力响应性颗粒进行加热;和第4工序,在厚度方向上对层积体进行加压,该层积体是夹着被加热的上述压力响应性颗粒将上述记录介质折叠而成的层积体或者是夹着被加热的上述压力响应性颗粒将上述记录介质和其他介质重叠而成的层积体,上述压力响应性颗粒包含:聚合成分中包含苯乙烯和其他乙烯基单体的苯乙烯系树脂、和聚合成分中包含至少两种(甲基)丙烯酸酯且(甲基)丙烯酸酯在聚合成分整体中所占的质量比例为90质量%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并且具有至少两个玻璃化转变温度,最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与最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之差为30℃以上。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印刷物的制造方法和印刷物的制造系统。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08-173917号公报中记载了一种压接片制作装置,其为使用粉体颗粒作为粘接剂而将片粘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两个部位具有用于将上述粘接剂热定影至上述片的定影部。
日本特开2008-179018号公报中记载了一种压接用纸制作装置,其为由片状部件制作压接用纸的压接用纸制作装置,其中,该装置至少具备:将能够再剥离的粘接剂涂布至上述片状部件的涂布单元;将利用该涂布单元涂布的上述粘接剂定影的定影单元;将利用该定影单元定影有上述粘接剂的上述片状部件弯折的弯折单元;对利用该弯折单元弯折的上述片状部件进行加热、加压并压接的压接单元;读取上述压接用纸的收件信息面所记载的收件人信息的读取单元;和测定上述压接用纸的重量的重量测定单元。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印刷物的制造方法,其与不进行对赋予在记录介质的压力响应性颗粒进行加热的工序(后述第3工序)的情况相比,能够制造可使用的记录介质的选择范围宽、并且具有高剥离强度的印刷物。
根据本申请的第1方案,提供一种印刷物的制造方法,
其具有下述工序:
第1工序,在记录介质形成图像;
第2工序,在上述记录介质的形成有上述图像的面上赋予压力响应性颗粒;
第3工序,对赋予在上述记录介质的上述压力响应性颗粒进行加热;和
第4工序,在厚度方向上对层积体进行加压,该层积体是夹着被加热的上述压力响应性颗粒将上述记录介质折叠而成的层积体、或者是夹着被加热的上述压力响应性颗粒将上述记录介质和其他介质重叠而成的层积体,
上述压力响应性颗粒包含:聚合成分中包含苯乙烯和其他乙烯基单体的苯乙烯系树脂、和聚合成分中包含至少两种(甲基)丙烯酸酯且(甲基)丙烯酸酯在聚合成分整体中所占的质量比例为90质量%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并且具有至少两个玻璃化转变温度,最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与最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之差为30℃以上。
根据本申请的第2方案,上述第3工序是使具有设定温度为130℃以上200℃以下的表面的部件与上述压力响应性颗粒接触而对该压力响应性颗粒进行加热的工序。
根据本申请的第3方案,上述第3工序是使具有设定温度为150℃以上180℃以下的表面的部件与上述压力响应性颗粒接触而对该压力响应性颗粒进行加热的工序。
根据本申请的第4方案,上述第3工序是进一步对上述压力响应性颗粒进行加压的工序。
根据本申请的第5方案,上述第4工序是使上述层积体在以间隔C隔开的辊对之间通过而在厚度方向上对该层积体进行加压的工序,上述间隔C为0.01mm以上0.40mm以下。
根据本申请的第6方案,在上述第4工序中,在上述层积体的厚度方向施加的压力以基于压力测定膜的测定值计为48MPa以上120MPa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施乐株式会社,未经富士施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785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