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电磁辐射源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79145.4 | 申请日: | 2020-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819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余成寅;徐亚周;赵雨曈;刘双诚;孙易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成寅 |
主分类号: | H01J25/78 | 分类号: | H01J25/7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199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电磁 辐射源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新型电磁辐射源系统,该系统由五大部分构成:电源、磁场、电极(等离子靶)、靶室、辐射反射器。该系统特征是通过电极放电使靶室内气体电离形成等离子体;当等离子体频率与磁回旋频率相等时,在靶室内发生共振,形成稳定的等离子体环,环内电子持续回旋,从而产生波长在0.004mm~100mm之间的电磁辐射,特别是波长在0.03mm~3mm之间的太赫兹辐射,产生的射线沿靶室的中心轴向外发射,并向靶室外传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电磁辐射源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太赫兹辐射源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电磁频谱中,人类已经能高效地产生各种波长波段的电磁辐射,并将其广泛地运用于人类的日常生活、科研、生产、军事、医疗等等各个方面,如钕-钇铝石榴石(近红外光)激光的波长为1064nm,氩氟(紫外光)激光的波长为193nm;利用超短波及微波波段,波长在10m至1mm,开发成功了雷达;而无线电长波的波长在在1000m~2000m。
而界于微波和激光之间的所谓太赫兹波段(波长0.03mm~3mm范围),电磁频谱中出现了明显的缝隙(gap),以目前的技术手段,要在该波段生成可观的电磁辐射十分困难。
目前能够产生太赫兹的电磁辐射源大体有三种,1)基于真空电子学的太赫兹源;2)基于光子学的太赫兹源;3)基于半导体的太赫兹源;但上述三种太赫兹源其结构复杂,体积庞大,转化效率低,限制了太赫兹电磁辐射技术的开发和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电磁辐射源系统。其特征是:
通过电极放电使靶室内气体电离,形成等离子体,所生成的电子以等离子体频率作无规热运动;
将靶室置于磁场中,并控制靶室内的磁场强度及方向;
当等离子体频率与磁回旋频率相等时,靶室内会发生共振;
共振形成稳定的等离子体环,电子在环内持续回旋,从而产生波长在0.004mm~100mm之间的电磁辐射,特别是波长在0.03mm~3mm之间的太赫兹辐射,产生的射线沿靶室的中心轴向外发射,并向靶室外传递。
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电磁辐射源系统,该系统包括:电源、磁场、靶室、电极和辐射反射器。
所述的电源,该电源所产生电流的强度可以使靶室内气体发生电离。
所述的电极,其位于靶室内,形状可以是圆形或其他多边形;电极材质以金属为主,也可以是石墨等其他可导电的材料;二个电极之间的距离与电源的强度及靶室内的气体浓度相关。
所述的靶室,其靶室形状为圆柱体、圆锥体、长方体或其他多边体;靶室的材质为石英、玻璃、陶瓷、有机玻璃等非磁性材质;靶室内气体可以是空气、各种惰性气体、甲醇、乙腈、丙酮等低沸点的有机溶剂或多种气体的组合,并控制靶室内的气体压力。
所述的磁场,其磁体可以分布在靶室內或靶室外,可以是环状、半环状和各种形态的磁体;磁场可以由单块或多块磁体的组合构成,所产生的磁场强度与本辐射源的发射频率和强度相关;可以是永磁体或电磁体,其材质可以是硅钢、软铁、稀土材料及超导材料。
所述的辐射反射器,可置于靶室内或靶室外,也可以是靶室的一端,其材质可以是表面光滑的各种金属、表面涂膜有强反射能力的玻璃、有机玻璃、陶瓷和复合材料;其形状为圆锥形、半球型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在相对容易实施的条件下,产生足够强度的太赫兹电磁辐射,可填补电磁频谱中微波和红外激光之间明显的缝隙(gap)。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包括:生成太赫兹电磁辐射的工作原理简单;辐射源的制造成本较低;产生的太赫兹电磁辐射稳定、强度可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成寅,未经余成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791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