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NFC的电动车违法识别及取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80414.9 | 申请日: | 2020-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653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芮胜骏;刘海雄;史润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圣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5/00 | 分类号: | H04B5/00;G08G1/017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聂启新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nfc 电动车 违法 识别 取证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NFC的电动车违法识别及取证方法,涉及电动车交通管控领域,该方法包括:当电动车沿非机动车道正常行驶时,先经过第一NFC读卡器并向NFC线圈写入第一标记数据;电动车继续行驶后经过第二NFC读卡器,若第二NFC读卡器读取到第一标记数据,则判断电动车正常行驶、没有逆行;当电动车沿非机动车道逆向行驶时,先经过第二NFC读卡器并向NFC线圈写入第二标记数据;电动车继续行驶后经过第一NFC读卡器,若第一NFC读卡器读取到第二标记数据,则判断电动车逆行,并控制相机对电动车拍照取证。基于NFC的判断电动车是否逆行的方法,具有识别范围广、识别精度高的特点,方便交管部门对电动车进行监控管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交通管控领域,尤其是基于NFC的电动车违法识别及取证方法。
背景技术
截至2019年,中国总人口已突破14亿,整个中国每天的出行需求大约在28亿次左右,而其中有大约10亿次是依赖两轮车出行完成的,而在这10亿次里面主要的服务依赖于电动车,考虑到摩托车和自行车的社会保有量以及使用率,我们估算电动车对国人每日出行的支持在7亿次左右,大约可以占据全体国人每天出行需求的1/4。
但是随着电动车保有量的增加,电动车的违法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电动车逆行问题。但是由于电动车的特殊性,以及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电动车违法只能靠交管部门人工监督,但交管部门的人力是有限的,要求交管部门长时间在马路上执勤也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急需一种经济高效,识别率高的电动车违法识别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针对上述问题及技术需求,提出了基于NFC的电动车违法识别及取证方法,基于NFC的判断电动车是否逆行的方法,具有识别范围广、识别精度高的特点,方便交管部门对电动车进行监控管理。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基于NFC的电动车违法识别及取证方法,电动车检测系统包括控制终端、安装在电动车上的车载终端以及与控制终端相连的相机和NFC读卡器阵列,车载终端包括NFC线圈,NFC读卡器阵列与NFC线圈在一定距离内非接触式通讯交互,相机设置在非机动车道的上方用于取证,NFC读卡器阵列埋设在非机动车道的下方,NFC读卡器阵列包括第一NFC读卡器和第二NFC读卡器,第一NFC读卡器和第二NFC读卡器沿非机动车道的正常行驶方向顺次放置;
该方法包括:
当电动车沿非机动车道正常行驶时,先经过第一NFC读卡器,第一NFC读卡器向NFC线圈写入第一标记数据;
电动车继续行驶后经过第二NFC读卡器,若第二NFC读卡器读取到第一标记数据,则控制终端判断电动车正常行驶、没有逆行;
当电动车沿非机动车道逆向行驶时,先经过第二NFC读卡器,第二NFC读卡器向NFC线圈写入第二标记数据;
电动车继续行驶后经过第一NFC读卡器,若第一NFC读卡器读取到第二标记数据,则控制终端判断电动车逆行,并控制相机对电动车拍照取证。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车载终端还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连接NFC线圈,则该方法还包括:
加速度传感器根据采集到的电动车的加速度和记录的起始速度计算出电动车的当前速度,并传输给NFC线圈,
其中,v(t)为当前速度,v(0)为起始速度,a(t)为t时刻的加速度,Δt为采样间隔,n为采样数;
当电动车经过NFC读卡器阵列时,NFC读卡器阵列通过NFC线圈读取当前速度并传输给控制终端;
控制终端将当前速度与道路限速进行对比,若当前速度大于道路限速则控制终端判断电动车超速,并控制相机对电动车拍照取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圣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圣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804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市政工程用洒水装置
- 下一篇:肌电信号处理、外骨骼机器人控制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