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损伤混凝土气体渗透性检测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80625.2 | 申请日: | 2020-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55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覃源;段明翰;李炎隆;马伟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燕肇琪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损伤 混凝土 气体 渗透性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损伤混凝土气体渗透性检测装置,包括有通过第一承压软管连接的氮气罐及损伤混凝土气体渗透检测仪,损伤混凝土气体渗透检测仪通过承压软管连接有流量计。本发明检测装置解决了检测现有混凝土损伤后的气体渗透性问题,可以实现损伤混凝土的气体渗透性检测。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损伤混凝土气体渗透性检测方法。与现有气体渗透方法相比较,本发明方法能测量损伤混凝土的透气性能,所需检测试件小,可检测各种龄期、各种强度损伤混凝土的气体渗透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耐久性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损伤混凝土气体渗透性检测装置,还涉及一种损伤混凝土气体渗透性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抗渗性作为评价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指标,已经产生了诸如水渗透法、气体渗透法和离子渗透法等测试方法。对于实现混凝土结构而言,使用水渗透法测试时,二次水化作用会改变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导致测量结果不精确,无法满足高性能混凝土质量控制和评估的需求;离子渗透法主要用来检测氯盐侵蚀,但测试时需要将试件浸泡在溶液中,同样会受到二次水化作用影响,同时又难以模拟混凝土结构真实的环境特点;使用气体渗透法,克服了水化作用带来的影响且不受环境所限制,在混凝土结构部位钻芯取样即可完成测试。目前国内外基于Cembureau法和气压差值法的混凝土气体渗透检测技术具有检测精度高、操作方便等优点。
针对现有技术而言,混凝土气体渗透性的一般检测方法都是无损检测,即混凝土试件完好。然而混凝土在长期服役过程中,受到外界环境作用和荷载作用,混凝土的表面甚至内部均会产生裂纹,导致混凝土发生损伤,故此种方法不再适用于带损伤的混凝土渗透性能检测,因此需要研发一套适用于检测损伤混凝土气体渗透性能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损伤混凝土气体渗透性检测装置,解决了检测现有混凝土损伤后的气体渗透性问题,可以实现损伤混凝土的气体渗透性检测。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损伤混凝土气体渗透性检测方法。
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损伤混凝土气体渗透性检测装置,包括有通过第一承压软管连接的氮气罐及损伤混凝土气体渗透检测仪,损伤混凝土气体渗透检测仪通过承压软管连接有流量计。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
氮气罐与损伤混凝土气体渗透检测仪之间的第一承压软管上依次设置有减压阀、第一截止阀及气压表。
损伤混凝土气体渗透检测仪与流量计之间的第二承压软管上设置有第二截止阀;第二承压软管下方还设置有流量计支撑架用于支撑流量计。
流量计为数显气体流量计。
损伤混凝土气体渗透检测仪包括有环形套筒,环形套筒的顶端及底端边缘处均设有圆环形的安装板;环形套筒上方设置有上盖,上盖与环形套筒顶端处的安装板通过高强螺栓连接;环形套筒下方设置有下盖,下盖与环形套筒底端处的安装板通过高强螺栓连接;上盖包括有底板,底板中心处设置有圆柱形凸块,圆柱形凸块朝向环形套筒内部安装,圆柱形凸块的直径与环形套筒的内径相同,圆柱形凸块朝向环形套筒内部一侧开有一个长方体凹槽;圆柱形凸块的中心处设置有上盖快速接头,上盖快速接头的一端与第二承压软管连接,上盖快速接头的另一端通过长方体凹槽与环形套筒内部连通;下盖与上盖的结构相同,下盖的圆柱形凸块朝向环形套筒内部安装,下盖的圆柱形凸块的中心处设置有下盖快速接头,下盖快速接头的一端与第一承压软管连接,下盖快速接头的另一端通过长方体凹槽与环形套筒内部连通;下盖下方还设置有支撑底座,下盖与支撑底座焊接在一起。
下盖与所述环形套筒底端处的安装板之间设置有橡胶垫圈;上盖与环形套筒顶端处的安装板之间设置有橡胶垫圈。
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损伤混凝土气体渗透性检测方法,采用上述的检测装置,具体测定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806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