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运行态安注泵环境试验的大型箱体装置和试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80854.4 | 申请日: | 2020-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126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马新光;湛力;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G01M99/00 | 分类号: | G01M99/00;F04B5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李朝虎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运行 态安注泵 环境 试验 大型 箱体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运行态安注泵环境试验的大型箱体装置,包括箱体本体,上配风孔板上方形成热风腔,下回风孔板下方形成回风腔,上述竖直风道沿箱体本体的竖直侧壁的内侧敷设,竖直风道向上联通于热风腔,竖直风道向下联通于回风腔,安注泵位于上配风孔板、下回风孔板之间的空腔内,安注泵包括电气控制部、水力驱动部、进回水部,其中安注泵竖直设立使得电气控制部、水力驱动部、进回水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立,箱体本体的竖直侧壁开有2个水管进出使用的预留管孔,上述进回水部的进出水管通过预留管孔与外部水系统联通。其热风路线与运行态安注泵形成热互补,从而形成稳定性良好的热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设备测试领域,具体用于运行态安注泵环境试验的大型箱体装置和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安注泵是安全注射泵简称,低压安全注射泵是反应堆中专设安全系统的关键设备之一,在反应堆出现冷却剂管道大破裂,冷却剂压力急剧下降时使用,以淹没堆芯,保障堆芯内水的流动,以便导出余热。冷却剂管道发生破口时,反应堆内冷却剂溢出,产生大量蒸汽和热量,低压安注泵在如此高温恶劣环境下运行,电子电气设备更容易促进腐蚀受损,机械设备更出现转动部位异常,因此低压安全注射泵在正式出厂使用前,需根据其实际工作工况开展相应的环境试验,对监测设备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低压安注泵的出厂产品针对冷却剂管道破口环境下测试,大多仅针对电机开展试验,对于安注泵电机、传动箱及水缸整体设备在高温环境下的测试较少,常用加热箱加热管位于箱体一侧,通过热辐射提高箱体内部温度,导致温度均匀性不好。
而在常见的风热试验箱的设计中,常见的设计是:在风热试验箱的底部装配加热设备,然后采取下方向上热出风的布局设计。
本申请人在试验时,将传统的热辐射加热辐射改为采用了上述下方向上热出风的布局设计的风热试验箱,但在面临试验对象为立式电动往复结构的低压安注泵时,其配套的风热试验箱体积巨大,导致环境温度难以均匀控制,特别容易出现箱体下部的温度远高于上部的情况,因此对于温控来说,其需要频繁的不断自适应调整,但波动范围依然较大,难以满足试验需要的控制波动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提供一种用于运行态安注泵环境试验的大型箱体装置和试验方法;该箱体装置采用上部热风出、下部热风回的强排风设计,以此适应竖直设置的运行态安注泵,其热风路线与运行态安注泵形成热互补,从而形成稳定性良好的热环境。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用于运行态安注泵环境试验的大型箱体装置,包括箱体本体,箱体本体内设置有上配风孔板、下回风孔板、竖直风道,上配风孔板上方形成热风腔,下回风孔板下方形成回风腔,上述竖直风道沿箱体本体的竖直侧壁的内侧敷设,竖直风道向上联通于热风腔,竖直风道向下联通于回风腔,其中,热风腔与竖直风道的交叉区域内装配有空气循环风机;竖直风道内设置有加热部件;
安注泵位于上配风孔板、下回风孔板之间的空腔内,安注泵包括电气控制部、水力驱动部、进回水部,其中安注泵竖直设立使得电气控制部、水力驱动部、进回水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立,箱体本体的竖直侧壁开有2个水管进出使用的预留管孔,上述进回水部的进出水管通过预留管孔与外部水系统联通;
热风腔位于安注泵的上方,回风腔位于安注泵的下方,空气流道方向为:热风从热风腔内进入到上配风孔板、下回风孔板之间的空腔内,再进入回风腔,再进入到竖直风道内被加热,最终回流到热风腔。
本发明的设计原理是:
1、下方向上热出风的布局设计导致温度不均匀的问题研究如下:
在现有下在常见的风热试验箱的设计中,常见的设计是:在风热试验箱的底部装配加热设备,然后采取下方向上热出风的布局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未经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808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