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调整周围高阶像差控制近视的方法及光学器材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81718.7 | 申请日: | 2020-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408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宋久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菁眸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9/00 | 分类号: | A61F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7 | 代理人: | 刘颖 |
地址: | 200131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整 周围 高阶像差 控制 近视 方法 光学 器材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调整周围高阶像差控制近视的方法及光学器材,涉及光学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根据眼睛的验光数据初步确定光学相位板;步骤2:通过快速扫描HS波前传感器测量眼睛的高阶像差数据,并且根据高阶像差数据修正光学相位板;步骤3:通过精密数控车床切削制成诊断球面眼镜,并且通过诊断球面眼镜和光学相位板对眼睛进行波前像差测量;步骤4:根据波前像差测量数据修正瞳孔偏移、修正偏心像差,最终确定光学相位板;步骤5:通过精密数控车床切削光学相位板上残留的高阶像差形成的前表面不规则轮廓;步骤6:在光学相位板上增加控制近视的楔形复曲面光学区。本发明通过测量并调整眼睛周围的高阶像差,实现对近视进展和轴向伸长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调整周围高阶像差控制近视的方法及光学器材。
背景技术
近视是全世界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近50年来近视患病率急剧上升。近视进展和轴向伸长是不可逆的,并且伴有眼部并发症,例如:脉络膜视网膜变性、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白内障等。由于高阶像差会降低视网膜图像质量并在眼睛的整个瞳孔内产生光学聚散度变化,因此会提供有助于调节眼睛生长和屈光不正的光学信号。其中,高阶像差的大小和类型会随着年龄、屈光误差以及工作和调节期间变化。此外,在控制近视过程中,高阶像差会发生显著变化,例如:采用光学眼镜、隐形眼镜等控制近视时,高阶像差会影响眼球的轴向伸长、屈光不正等。
一般的光学眼镜、隐形眼镜等无法校正轴外像差,并且在矫正中央凹区屈光不正时,也会影响周围的视力。由于周边视觉在中央屈光不正的发展中的潜在作用,根据“周边屈光理论”,仅能够矫正中央视觉而忽略周围图像质量。由于近视具有相对远视的周围,如果矫正镜片在整个镜片上都具有相同的屈光力,则校正中央近视将使得周围远视离开,远视周边将继续引导眼球的轴向伸长,并且近视的发展不会停止。因此,如果只是校正中央视力的镜片实际上没有作用,甚至增加近视的进展。
在“周边屈光理论”的基础上,目前有已有离焦光学软性隐形眼镜,请参阅图1,多焦点软性隐形眼镜,请参阅图2,渐进式多焦点软性隐形眼镜,请参阅图3,此类软性隐形眼镜旨在减轻相对周边远视的效果。其中,离焦光学软性隐形眼镜、多焦点软性隐形眼镜以及渐进式多焦点软性隐形眼镜均有用于矫正屈光不正的远视力矫正区、治疗区,虽然此类软性隐形眼镜的正向屈光力逐渐增强,但是近视的控制机制单凭“周边屈光理论”并不能完全解释其进展;因此,在“周边屈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调节滞后理论”,即近视工作期间由于睫状肌收缩调节滞后导致的轴向远视性,造成的视网膜模糊可以通过中央双焦点校正,基于该理论设计的双焦点矫正调节滞后的控制近视软性隐形眼镜,包括由一系列处理和校正所包围的中央区域,这些区域共同产生了两个聚焦平面。
目前产品只是考虑了减轻相对周边远视,进一步校正轴外像差对于帮助理解设计眼睛的周边光学器件的影响,为了获得关于视野中周边屈光误差和图像质量如何变化的确定结果,需要通过特殊的相位板和现代自适光学系统对眼睛进行实际测量。周边屈光校正多重研究显示,远视眼和正视眼的屈光亮度往往也与中央凹区近视有关。来自远距离,延伸物体的图像外壳比视网膜表面更弯曲,导致在更大的视网膜偏心率下近视模糊量增加,将这种情况称为“近视视野弯曲”或“相对周边近视”。相比之下,近视眼在周边视野中的近视度数往往少于中央眼,因此,相对于中央凹区屈光不正,眼睛在较大的视网膜偏心时具有增加的远视模糊量,将这种情况称为“远视场弯曲”或“相对周边远视”。周边屈光会影响屈光不正的发生的基本原理:如果周边视网膜相对远视,那么无论中央凹区的屈光状态如何,这种相对远视的散焦都会导致眼球的轴向伸长。如上所述,来自远视外围的稳态信号将引导眼球的轴向伸长。如果中央凹视网膜是正视眼或近视眼,则来自中央视网膜的稳态信号将引导眼球的轴向伸长。来自中央视网膜和周围视网膜的这两个信号将试图保持平衡。尽管中部的神经元密度高于周围视网膜的神经元密度,但考虑到中央视网膜的总面积很小,来自周围视网膜的引导眼球的轴向伸长的稳态信号将比来自中央视网膜的信号强。如果这些信号具有空间,则引导眼睛减少伸长,眼部生长的机械性约束也会使中央凹区的轴向伸长,这也可由局部视网膜机制证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菁眸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菁眸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817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