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工地进出人员身份信息采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82102.1 | 申请日: | 2020-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327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温峻峰;李鑫;杜海江;江志伟;谢巍;张浪文;夏欢;翁冠碧;陈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天网(广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37 | 分类号: | G07C9/37;G07C9/38;G07C9/10;H04W4/029;H04W4/021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刘玉珠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先***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智慧 工地 进出 人员 身份 信息 采集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工地进出人员身份信息采集系统,包括用于采集现场进出人员身份信息的信息采集模块,所述信息采集模块通过数据处理模块与监控中心数据连接,所述信息采集模块包括实名信息登记模块、身份信息核对模块、报警模块和通行权限模块,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包括数据服务器、数据库和云平台,所述实名信息登记模块、身份信息核对模块、报警模块和通行权限模块均与数据服务器电性连接。本发明中,采用人脸识别终端预先对员工进行脸部特征录入,并通过员工身份信息录入终端录入对应的人员信息,并使脸部特征信息和人员信息一并存储构成一个信息包,通过身份信息核对模块对员工身份信息录入终端输入的信息进行核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工安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工地进出人员身份信息采集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建筑行业的施工现场进出人员身份信息的管理一直是一个难点。一方面,工地必须做到现场全封闭,配备闸机等门禁管理系统,以及足够的现场管理和安保力量才能够进行正确、高效、精确的管理;另一方面,工人的大流动性、工班和工人对管理要求的不配合、项目部的管理能力和人员配备等各种问题增加了管理的难度,以及进出施工人员丢卡、丢钥匙造成的安全隐患,忘记密码导致无法开门和接触式开门带来的弊端,所以尽管现在工地的进出人员身份信息的管理有很多成功实施的案例,但是成本过高,实施难度过大,不具有普遍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工地进出人员身份信息采集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工地进出人员身份信息采集系统,包括用于采集现场进出人员身份信息的信息采集模块,所述信息采集模块通过数据处理模块与监控中心数据连接;
其中,所述信息采集模块包括实名信息登记模块、身份信息核对模块、报警模块和通行权限模块;
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包括数据服务器、数据库和云平台;
所述实名信息登记模块、身份信息核对模块、报警模块和通行权限模块均与数据服务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实名信息登记模块包括用于对人脸进行录入和识别的人脸识别终端以及员工身份信息录入终端,所述员工身份信息录入终端录入的信息包括工种、上班时间和职位,所述人脸识别终端与报警模块数据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实名信息登记模块包括用于采集临时或非工作人员出入的临时通行模块、担保人信息模块和临时通行时间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身份信息核对模块用于核对员工身份信息录入终端和担保人信息模块输入的信息,所述身份信息核对模块与数据库数据连接以获取数据库中对应的员工信息,且身份信息核对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报警模块和数据服务器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通行权限模块通过数据服务器与实名信息登记模块电性连接,且通行权限模块上的多个权限等级与员工身份信息录入终端录入的对应的员工职位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通行权限模块与施工场地上设置的门禁系统连接,所述门禁系统包括人员通行的闸道通行模块、车辆通行模块和设备驾驶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服务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用于第三方监管的云平台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人脸识别终端与施工工地内部用于监控施工安全的监控系统数据连接,所述监控系统和监控中心均与报警模块数据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人脸识别终端还包括体温检测模块和活体检测模块。
进一步的,包括位于工地重要路段及场合的分布式UWB定位基站和位于工地人员携带的UWB标识卡,所述分布式UWB定位基站与信息采集模块、监控中心和门禁系统互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天网(广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科天网(广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821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