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小路基沉降变形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82209.6 | 申请日: | 2020-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70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吴国秋;林枫 | 申请(专利权)人: | 宿州云宏建设安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1/00 | 分类号: | E01B1/00;E01B2/00 |
代理公司: | 广州高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6 | 代理人: | 曾淑剑 |
地址: | 234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小 路基 沉降 变形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铁路路基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减小路基沉降变形的方法,包括地基土、钢筋混凝土U型架、固定机构、挤压机构、铁路机构、排水机构和吸水机构,地基土铺设在铁路的路基上,所述钢筋混凝土U型架固定嵌合在地基土内,且钢筋混凝土U型架中安装有框架机构,所述框架机构包括高强度水平钢板和高强度垂直塑板,所述高强度水平钢板固定安装在钢筋混凝土U型架内,且高强度水平钢板水平设置,两个规格相同的所述高强度垂直塑板固定安装在高强度水平钢板的底部,且两个高强度垂直塑板的底端与钢筋混凝土U型架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本发明提供的减小路基沉降变形的铁路路基结构具有提高基地稳定性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路基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减小路基沉降变形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铁路路基多采用散体材料按照一定密实度和稳定的边坡坡率进行堆填,并辅之以压重护坡形式。
由于散体材料压实度和目前施工工艺水平有限,多会在路基本体内发生较大的沉降,路基边坡(特别是边稍部位)会发生滑塌或沉陷,对于沿海地区建设的高铁铁路而言,常常由于雨水过多造成雨水渗透,造成地基沉降,有时地基处理不均匀时,铁路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压重,严格限制了铁路路基形式在高等级铁路中的应用范围。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减小路基沉降变形的方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减小路基沉降变形的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小路基沉降变形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铁轨的运行轨迹,然后对轨道下方的基土进行定位,基土定位结束后对轨道下的基土进行挖掘,当轨道下的基土挖掘完成后即得到安装洞,待用;
S2:然后将铁路路基结构上的钢筋混凝土U型架安装在轨道下方的安装洞内,然后将路基结构内的挤压机构、固定机构、铁路机构和排水机构安装在钢筋混凝土U型架;
S3:当S中的铁路路基结构安装完成后,对安装铁路路基结构的轨道进行路基沉降测试,若轨道的沉降的变形的范围在预算范围内即视为,若轨道的沉降的变形的范围不在预算范围内即视为不合格;
其中所述铁路路基结构包括地基土、钢筋混凝土U型架、挤压机构、固定机构、铁路机构和排水机构,所述地基土铺设在铁路的路基上;所述钢筋混凝土U型架固定嵌合在地基土内,且钢筋混凝土U型架中安装有框架机构,所述框架机构包括高强度水平钢板和高强度垂直塑板,所述高强度水平钢板固定安装在钢筋混凝土U型架内,且高强度水平钢板水平设置,两个规格相同的所述高强度垂直塑板固定安装在高强度水平钢板的底部,且两个高强度垂直塑板的底端与钢筋混凝土U型架的内底壁固定连接;两个规格相同的所述挤压机构对称安装在钢筋混凝土U型架的内部,所述挤压机构包括钢筋、套管和强力压簧,所述钢筋的一端与钢筋混凝土U型架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且钢筋水平设置,所述钢筋的另一端贯穿对应的高强度垂直塑板,且钢筋的贯穿端插设至套管内,所述套管固定安装在高强度垂直塑板内,所述强力压簧串接在钢筋上,所述强力压簧的一端与钢筋混凝土U型架的内壁固定连接,且强力压簧的另一端与高强度垂直塑板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机构设置在高强度水平钢板上方的钢筋混凝土U型架内部;所述铁路机构铺设在固定机构上;两个相同的所述排水机构安装在固定机构的两侧,所述地基土的内部埋填有吸水机构,且所述吸水机构包括设置在钢筋混凝土型架一侧的呈阶梯型设置的固定板,且所述固定板的一端设有固化剂,且所述固化剂的顶部设有引流槽。
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青砖板和CA砂浆,所述青砖板通过泥浆固定砌在高强度水平钢板上方的钢筋混凝土U型架两侧,且两组青砖墙之间的空腔内填充有CA砂浆。
优选的,所述铁路机构包括枕木和钢轨,所述枕木固定铺设在CA砂浆的上方,且枕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钢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宿州云宏建设安装有限公司,未经宿州云宏建设安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822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