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应用和制剂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82524.9 | 申请日: | 2020-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905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韦革宏;李哲斐;白晓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22;A01P3/00;A01P21/00;A01G22/25;A01G7/06;C12R1/07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创益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56 | 代理人: | 付金豹 |
地址: | 7121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株贝莱斯 芽孢 杆菌 及其 应用 制剂 |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应用和制剂,其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的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20218。该菌株能有效抑制病原菌F.tricinctum孢子的萌发,所述的贝莱斯芽孢杆菌、发酵液和/或代谢产物在防治黄芪根腐病和促进生长中具有显著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菌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在防治黄芪根腐病和促进生长中的应用和制剂。
背景技术
黄芪是我国传统大宗药材之一,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黄芪栽培过程中的轮作周期变短,加上全球气候变暖,使得黄芪发生根腐病的频率大幅度增加,严重的影响了 黄芪的产量和品质(高芬等,2018;邢占民等,2015)。因此,如何经济、高效的防治 黄芪根腐病的发生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农药防治黄芪根腐病会破坏土壤生态平衡、 易造成二次污染及造成药材农药残留等。由于很多微生物对宿主植物具有促生或抑病的 特性,且不易对动植物、人类和生态环境造成有害影响,因此人们将其视为控制土传病 害的理想方法。
生物防治指利用对病原菌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来控制植物体内病原菌的一种防治 策略,因其绿色环保、经济节约、防治效果较好等特点而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焦点(Reddaet al.,2018;Karimi et al.,2016)。据报道,假单胞菌属、链霉菌属、芽孢杆菌属、肠杆菌属、泛菌属、伯克氏菌属等属的细菌在病原体抑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拮抗菌主要通过 以下5种方式降低植物病害的发生:(1)与病原菌竞争生态位或营养物质;(2)分泌可 溶解病原真菌菌丝的次生代谢产物;(3)产生抗菌蛋白等抗菌物质;(4)诱导植物产生 的系统性抗性;(5)刺激植物产生激素类物质。因而筛选出环境适应性强、防病性能优 异的拮抗微生物并研究它们对黄芪根腐病的防控作用,对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提高黄芪 产量和质量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CCNWDCBXLAMB-359,能够明显抑制Fusariumtricinctum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由该菌制备的固体生防微生物菌剂,能够大幅度的降 低黄芪根腐病的发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其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的保藏 编号为CCTCC No:M2020218。
所述的贝莱斯芽孢杆菌的发酵液和/或代谢产物。
所述的贝莱斯芽孢杆菌、发酵液和/或代谢产物在在防治黄芪根腐病和促进生长中的 应用。
所述的黄芪根腐病的病原菌为Fusarium tricinctum。
所述的贝莱斯芽孢杆菌、发酵液和/或代谢产物在促进黄芪生长中的应用。
包含所述的贝莱斯芽孢杆菌、发酵液和/或代谢产物的制剂。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所用菌株CCNWDCBXLAMB-359是从发生根腐病黄芪根际分离得 到,经过了黄芪的选择作用,能在稳定的在黄芪根部定殖。
(2)本发明中所用的菌株CCNWDCBXLAMB-359能有效抑制病原菌F.tricinctum 孢子的萌发。
(3)本发明的CCNWDCBXLAMB-359微生物菌剂可直接撒施于土壤,使用方便。
(4)本发明的CCNWDCBXLAMB-359微生物菌剂能有效防止F.tricinctum入侵 黄芪根部。
(5)本发明的CCNWDCBXLAMB-359微生物菌剂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菌株CCNWDCBXLAMB-359平板对峙试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825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混合吸收漫散射的雷达天线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