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轮边支点省力节能机械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82572.8 | 申请日: | 2020-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447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任贵云;任绍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任贵云 |
主分类号: | F16H37/12 | 分类号: | F16H37/12;F16H3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100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点 省力 节能 机械 | ||
1.轮边支点省力节能机械,包括:定内齿轮(1)、定圆锥齿轮Ⅰ(1a)、定圆锥齿轮Ⅱ(1b)、传动齿轮和圆锥齿轮(2)、传动圆锥齿轮(2a)、圆锥齿轮Ⅰ(3)、圆锥齿轮Ⅱ(3a)、小圆锥齿轮(4)、省力圆锥齿轮Ⅰ(5)、省力圆锥齿轮Ⅱ(5a)、固定架Ⅰ(6)、固定架Ⅱ(6a)、省力圆锥齿轮轴(7)、圆锥齿轮轴固定架Ⅰ(8)、圆锥齿轮轴固定架Ⅱ(9)、传动齿轮轴(10)、传动齿轮支架(12)、主轴(13)、省力齿轮支架(15)、机架(18)、同步齿轮(41)、动力输入齿轮(100)、动力输出齿轮(200);
所述定内齿轮(1)固定在机架(18)上,所述定圆锥齿轮Ⅰ(1a)固定在机架(18)上,所述定圆锥齿轮Ⅱ(1b)固定在机架(18)上;所述动力输出齿轮(200)与主轴(13)采用键连接,主轴(13)与机架(18)采用轴承连接;所述动力输入齿轮(100)与主轴(13)轴承连接,2个传动齿轮轴(10)一端分别与动力输入齿轮(100)连接,构成以动力输入齿轮(100)的直径为杠杆,动力输入齿轮(100)的轮齿为动力,主轴(13)为支点,2个传动齿轮轴(10)为阻力的1组和2组第一级省力机构;所述传动齿轮和圆锥齿轮(2)同轴心固定后,采用双轴承与传动齿轮轴(10)连接,所述传动圆锥齿轮(2a)采用轴承与传动齿轮轴(10)连接,2个传动齿轮轴(10)与传动齿轮支架(12)和动力输入齿轮(100)过盈配合,传动齿轮支架(12)与主轴(13)采用轴承连接,传动齿轮和圆锥齿轮(2)的齿轮与定内齿轮(1)啮合;所述圆锥齿轮Ⅰ(3)和圆锥齿轮Ⅱ(3a)同轴过盈配合,其轴的两端采用轴承与固定架Ⅰ(6)和固定架Ⅱ(6a)连接,固定架Ⅰ(6)和固定架Ⅱ(6a)的另一端与传动齿轮支架(12)连接,圆锥齿轮Ⅰ(3)与传动齿轮和圆锥齿轮(2)的圆锥齿轮啮合,圆锥齿轮Ⅱ(3a)与传动圆锥齿轮(2a)啮合,构成1组和2组传动齿轮组;所述省力圆锥齿轮Ⅰ(5)和小圆锥齿轮(4)与圆锥齿轮轴(7)两端过盈配合,所述圆锥齿轮轴固定架Ⅰ(8)和圆锥齿轮轴固定架Ⅱ(9)一端采用轴承与省力圆锥齿轮轴(7)连接,另一端固定在省力齿轮支架(15)上,省力齿轮支架(15)与主轴(13)采用键连接,省力圆锥齿轮Ⅰ(5)与定圆锥齿轮Ⅰ(1a)啮合,省力圆锥齿轮Ⅱ(5a)与定圆锥齿轮Ⅱ(1b)啮合,小圆锥齿轮(4)与传动圆锥齿轮(2a)啮合,构成1组和2组第二级省力机构;2组第一级省力机构、传动齿轮组以及第二级省力机构相距180°,构成定内齿轮的直径是传动齿轮和圆锥齿轮(2)的直径≈1.6倍的1组和2组省力单元,另外一边2组省力单元是1组和2组的对称复制并围绕主轴(13)旋转90°,两边的动力输入齿轮(100)由同步齿轮(41)连接,4组第一级省力机构、传动齿轮组和第二级省力机构构成轮边支点省力节能机械Ⅰ。
所述定内齿轮(1)固定在机架(18)上,所述定圆锥齿轮Ⅰ(1a)固定在机架(18)上;所述动力输出齿轮(200)与主轴(13)采用键连接,主轴(13)两端分别与机架(18)采用轴承连接;所述动力输入齿轮(100)与主轴(13)轴承连接,3个传动齿轮轴(10)一端分别与动力输入齿轮(100)连接,构成以动力输入齿轮(100)的直径为杠杆,动力输入齿轮(100)的轮齿为动力,主轴(13)为支点,3个传动齿轮轴(10)为阻力的第一级省力机构;所述传动齿轮和圆锥齿轮(2)同轴心固定后,传动齿轮和圆锥齿轮(2)与传动齿轮轴(10)采用轴承连接,传动圆锥齿轮(2a)与传动齿轮轴(10)采用轴承连接,3个传动齿轮轴(10)与传动齿轮支架(12)和动力输入齿轮(100)过盈配合,传动齿轮支架(12)与主轴(13)轴承连接,传动齿轮和圆锥齿轮(2)的齿轮与定内齿轮(1)啮合;所述圆锥齿轮Ⅰ(3)和圆锥齿轮Ⅱ(3a)同轴过盈配合,其轴的两端采用轴承与固定架Ⅰ(6)和固定架Ⅱ(6a)连接,固定架Ⅰ(6)和固定架Ⅱ(6a)的另一端与传动齿轮支架(12)连接,圆锥齿轮Ⅰ(3)与传动齿轮和圆锥齿轮(2)的圆锥齿轮啮合,圆锥齿轮Ⅱ(3a)与传动圆锥齿轮(2a)啮合,构成3组传动齿轮组;所述省力圆锥齿轮Ⅰ(5)和小圆锥齿轮(4)与圆锥齿轮轴(7)两端过盈配合,所述圆锥齿轮轴固定架Ⅰ(8)和圆锥齿轮轴固定架Ⅱ(9)一端采用轴承与圆锥齿轮轴(7)连接,另一端固定在动力输出齿轮(200)上,省力圆锥齿轮Ⅰ(5)与定圆锥齿轮Ⅰ(1a)啮合,小圆锥齿轮(4)与传动圆锥齿轮(2a)啮合,构成3组第二级省力机构;3组第一级省力机构、传动齿轮组以及第二级省力机构相距120°,构成定内齿轮的直径是传动齿轮和圆锥齿轮(2)的直径≈2.2倍的单边3组轮边支点省力节能机械Ⅱ。
轮边支点省力节能机械Ⅰ应用于能量柱循环的实施例,包括:定内齿轮(1)、定曲线齿锥齿轮Ⅰ(1a)、定曲线齿锥齿轮Ⅱ(1b)、传动齿轮和曲线齿锥齿轮(2)、传动曲线齿锥齿轮(2a)、曲线齿锥齿轮Ⅰ(3)、曲线齿锥齿轮Ⅱ(3a)、小曲线齿锥齿轮(4)、省力曲线齿锥齿轮Ⅰ(5)、省力曲线齿锥齿轮Ⅱ(5a)、固定架Ⅰ(6)、固定架Ⅱ(6a)、省力锥齿轮轴(7)、锥齿轮轴固定架Ⅰ(8)、锥齿轮轴固定架Ⅱ(9)、传动齿轮轴(10)、传动齿轮支架(12)、主轴(13)、省力齿轮支架(15)、机架(18)、动力输入杆(400)、半圆形能量转移室(150)、动力输出齿轮(200)、半圆形能量储存室(300)、能量柱(500)、凸轮(20)、滚轮(21)、连杆(22)、连杆滑座Ⅰ(23)、连杆滑座Ⅱ(24)、弹簧(25)、齿条(26)、棘轮(30)、齿轮(31)、齿牙(32)、内齿轮(33)、U形连接架(34)、能量柱轴(35)、齿条定位轨道(36);所述定内齿轮(1)固定在机架(18)上,所述定曲线齿锥齿轮Ⅰ(1a)固定在机架(18)上,所述定曲线齿锥齿轮Ⅱ(1b)固定在机架(18)上,所述动力输出齿轮(200)与主轴(13)采用键连接,主轴(13)与机架(18)采用轴承连接;所述动力输入杆(400)替代动力输入齿轮(100),动力输入杆(400)两端设置有半圆形能量储存室(300),半圆形储存室(300)上设置有齿条定位轨道(36),半圆形能量储存室(300)内放置有能量柱(500),动力输入杆(400)的1/2处与主轴(13)轴承连接,2个传动齿轮轴10一端分别与动力输入杆(400)主轴两边连接,构成1组和2组第一级省力机构;所述传动齿轮和曲线齿锥齿轮(2)同轴心固定,传动齿轮和曲线齿锥齿轮(2)采用2个轴承与传动齿轮轴(10)连接,传动曲线齿锥齿轮(2a)采用轴承与传动齿轮轴(10)连接,2个传动齿轮轴(10)与传动齿轮支架(12)和动力输入齿轮(100)过盈配合,传动齿轮支架(12)与主轴(13)轴承连接,动力输入杆(400)的主轴两边分别设置有连杆滑座Ⅰ(23)和连杆滑座Ⅱ(24),传动齿轮和曲线齿锥齿轮(2)的齿轮与定内齿轮(1)啮合,所述曲线齿锥齿轮Ⅰ(3)和曲线齿锥齿轮Ⅱ(3a)同轴过盈配合,其轴的两端采用轴承与固定架Ⅰ(6)和固定架Ⅱ(6a)轴承连接,固定架Ⅰ(6)和固定架Ⅱ(6a)的另一端固定在传动齿轮支架(12)上,曲线齿锥齿轮Ⅰ(3)与传动齿轮和曲线齿锥齿轮(2)的曲线齿锥齿轮啮合,曲线齿锥齿轮Ⅱ(3a)与传动曲线齿锥齿轮(2a)啮合,构成1组和2组传动齿轮组;所述省力齿轮支架(15)两端设置有半圆形能量转移室(150),省力曲线齿锥齿轮Ⅰ(5)和小曲线齿锥齿轮(4)与曲线齿锥齿轮轴(7)两端过盈配合,锥齿轮轴固定架Ⅰ(8)和锥齿轮轴固定架Ⅱ(9)一端采用轴承与锥齿轮轴(7)连接,另一端固定在省力齿轮支架(15)上,省力齿轮支架(15)与主轴(13)采用键连接,省力曲线齿锥齿轮Ⅰ(5)与定曲线齿锥齿轮Ⅰ(1a)啮合,省力曲线齿锥齿轮Ⅱ(5a)与定曲线齿锥齿轮Ⅱ(1b)啮合,小曲线齿锥齿轮(4)与传动曲线齿锥齿轮(2a)啮合,构成1组和2组第二级省力机构;1组和2组第一级省力机构、传动齿轮组以及第二级省力机构相距180°,另外一边2组省力单元是1组和2组的对称复制并围绕主轴(13)旋转90°;所述动力输出齿轮(200)两边的机架(13)上分别设置有凸轮(20),凸轮(20)与主轴(13)同心;所述连杆(22)一端连接有齿条(26),连杆(22)与齿条(26)可转动连接,连杆(22)另一端安装有滚轮(21),滚轮(21)与凸轮(20)滚动连接;连杆(22)与动力输入杆(400)上的连杆滑座Ⅰ(23)和连杆滑座Ⅱ(24)滑动连接,连杆滑座Ⅰ(23)和滚轮(21)之间安装有弹簧(25);所述半圆形能量转移室(150)和半圆形能量储存室(300)内设置有内齿轮(33),能量柱轴(35)与能量柱(500)过盈配合,所述能量柱(500)两边设置有齿牙(32),齿牙(32)与半圆形能量转移室(150)或半圆形能量储存室(300)内的内齿轮(33)啮合,能量柱(500)上安装有棘轮(30),棘轮(30)上设置有齿轮(31),齿条(26)穿入半圆形能量储存室(300)上的齿条定位轨道(36)后与齿轮(31)啮合;所述U形连接架(34)连接齿条(26)和能量柱轴(35),构成能量柱(500)的辅助转移控制机构;能量柱循环过程:动力输入杆(400)一端运转到以时钟为参考的12点30分位置,能量柱(500)转移到半圆形能量储存室(300)内,能量柱(500)在12点30分—17点30分区间以动力臂是阻力臂3倍*1.9的省力杠杆原理驱动省力齿轮支架(15);当动力输入杆(400)一端运转到18点30分的位置,能量柱(500)转移到半圆形能量转移室(150)内,能量球(500)在18点30分-23点30分区间,被第一级省力机构以阻力在动力和支点中间的动力臂是阻力臂1.9倍的省力杠杆机构抬起;能量柱(500)返回12点30分位置,4个能量柱(500)完成了一个工作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任贵云,未经任贵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8257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冲床
- 下一篇:信息处理的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