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型断路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83156.X | 申请日: | 2020-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483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杨帆;卢科军;葛伟骏;杨安;顾翔翼;顾斌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1/16 | 分类号: | H01H71/16;H01H7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言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5 | 代理人: | 王茀智;赵云 |
地址: | 325603 浙江省乐***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型 断路器 | ||
本发明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型断路器,其包括断路器外壳以及分别设置在断路器外壳内的过载保护机构,配合使用的动触头和静触头,以及操作机构;所述过载保护机构与操作机构驱动配合,动触头与操作机构驱动相连;所述过载保护机构包括第一导电板、第一连接板和双金属片,第一连接板两端分别与第一导电板和双金属片相连;所述双金属片通过第一软连接与第一导电板相连,通过第二软连接与静触头相连;所述第一导电板与静触头之间可选择的设置第三软连接;本发明小型断路器,其过载保护机构能用于更多规格过载电流的保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型断路器。
背景技术
断路器的使用能够有效提高电气设备的使用安全性,目前已获得广泛应用,但是现有断路器多存在以下问题:
一、现有断路器一般安装于配电箱内,当线路出现故障需要检修或者更换失效的断路器时,操作人员需要逐级检查安装于线路上的断路器,比较繁琐;尤其对于插入式断路器而言,其一般安装于机柜中,且安装数量较多,在检修、更换故障断路器或查找特定断路器或判断断路器状态时,需要耗费较大的时间与精力,影响了检修或查找或判断的效率,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二、断路器在一些特定的空间狭小的设备上使用时,存在无法安装或安装成本较高等缺陷。
三、断路器的信号输出组件只能输出单一类型信号,无法满足需求;而且信号输出组件的安装可靠性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小型断路器,其过载保护机构能用于更多规格过载电流的保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小型断路器,其包括断路器外壳2以及分别设置在断路器外壳2 内的过载保护机构2a,配合使用的动触头1-1a和静触头1-0a,以及操作机构4;所述过载保护机构2a与操作机构4驱动配合,动触头1-1a与操作机构4驱动相连;
所述过载保护机构2a包括第一导电板20a、第一连接板22a和双金属片23a,第一连接板22a两端分别与第一导电板20a和双金属片23a相连;所述双金属片23a通过第一软连接240a与第一导电板20a相连,通过第二软连接241a与静触头1-0a相连;所述第一导电板20a与静触头1-0a之间可选择的设置第三软连接242a。
优选的,所述过载保护机构2a还包括调节螺钉21a,调节螺钉21a设置在第一导电板20a上与其螺纹连接,调节螺钉21a一端与第一连接板22a 相对配合。
优选的,所述断路器外壳2包括与调节螺钉21a另一端对应的操作孔 22;所述第一连接板22a一端与第一导电板20a中部相连,另一端与双金属片23a一端相连。
优选的,所述静触头1-0a包括静触板1-00a以及设置在静触板1-00a 一端的静触点1-01a,静触板1-00a通过第二软连接241a与双金属片23a 相连;所述第一导电板20a与静触板1-00a之间可选择的设置第三软连接 242a。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22a和双金属片23a整体成C字形结构,C字形结构的开口侧朝向操作机构4,第一导电板20a和静触头1-0a设置在C 字形结构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导电板20a一端通过第二接线端3a与外部负载相连,另一端与静触头1-0a的静触板1-00a一端相对,静触板1-00a另一端设有静触点1-01a。
优选的,所述操作机构4包括手柄件44、第二连杆45、转动板43、锁扣件41和跳扣件42,手柄件44和转动板43分别转动设置在断路器外壳2 上,锁扣件41和跳扣件42分别转动设置在转动板43上且锁扣配合,手柄件44通过第二连杆45与锁扣件41相连;所述双金属片23a与跳扣件42 驱动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831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