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IPRAN网络设备故障告警归并分析处理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83274.0 | 申请日: | 2020-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848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计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盈优创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41/0631 | 分类号: | H04L41/0631;H04L41/0677 |
代理公司: | 上海嘉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407 | 代理人: | 金波 |
地址: | 201805 上海市嘉定区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ipran 网络设备 故障 告警 归并 分析 处理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IPRAN网络设备故障告警归并分析处理方法及装置,所述IPRAN网络设备故障告警归并分析处理方法通过将环上A设备断点告警、链上A设备断点告警、B设备脱网告警、IP电路不通告警关联归并,同一根故障、根原因产生的故障,只派发一张根告警工单,达到少派单,派准单的效果,并且可以分析出故障设备所在机房信息、链路中断对应的光路代号或电路代号信息,并对网络设备故障进行归类,精准定位故障根源,方便运维人员查看故障原因,提升修复设备故障的效率,同时可以分析出影响的设备数、业务数,以及基站业务明细等;本发明省事省力且判断及统计数据准确,提升了网络运维体系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IPRAN网络维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IPRAN网络设备故障告警归并分析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IPRAN网络(IP Radio Access Network)是指以IP/MPLS协议及关键技术为基础建设的端到端业务承载网络(以下简称IPRAN),IPRAN网络主要面向移动业务,主要由接入层、汇聚层、核心层等组成,接入层由接入路由器(A设备)和汇聚路由器(B设备)组成,A设备通过千兆以太网链路(GE链路)成环状组网,连接到一对B设备上,B设备之间由一对光纤直接构成10吉比特以太网(10GE)保护链路。
在IPRAN运行过程中,接入层A设备是否成环对网络稳定性影响很大:不成环的设备存在单点隐患,发生网络故障可能会影响大量移动业务,A设备环上断点、A设备链上断点、B设备间断点、B设备和移动承载网的核心路由器设备(ER设备)间断点、均会引起设备故障进而需要派单到故障发生地市进行处理,故障处理的及时性是评估网络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之前设备间断点引起的大批量设备脱网告警都需要派单到故障发生的地市公司进行清障,由此导致单量比较大且派发订单时无机房、光路代号、电路代号、影响业务范围等信息,故障发生的地市运维人员无法精准定位故障根本原因,由此导致处理效率缓慢,清障后的故障率较高且处理的故障及时性不够,而且传统告警派单方式无法让运维人员快速,智能,直观的看出故障原因并及时修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IPRAN网络存在断点时运维人员无法精准定位故障根本原因从而导致清障效率低及时性不够的问题,提供一种IPRAN网络设备故障告警归并分析处理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IPRAN网络设备故障告警归并分析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
ping测设备、解析设备发出的syslog和trap日志匹配相应告警类型;
根据设备端口状态告警信息派生出环上断点告警和IP电路不通告警类型;
与资源系统建立接口,设备机房信息同步录入,物理链路的电路代号或光路代号同步录入;
配置设备一级故障类型和二级故障类型;
基于设备告警信息、设备在物理拓扑结构上类型、设备机房信息、链路信息、基站信息进行归并分析。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IPRAN网络设备故障告警归并分析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
告警采集解析模块,用于ping测设备、解析设备syslog和trap日志匹配相应告警类型;
告警派生模块,用于根据设备端口状态信息派生出环上断点告警和IP电路不通告警类型;
数据同步模块,用于与资源系统建立接口,同步录入设备机房信息,同步录入物理链路的电路代号或光路代号;
故障类型配置模块,用于配置设备一级故障类型和二级故障类型;
告警归并分析模块,用于基于设备告警信息、设备在物理拓扑结构上类型、设备机房信息、链路信息、基站信息进行归并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盈优创资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盈优创资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832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