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淤积式污水泵站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83293.3 | 申请日: | 2020-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75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秦亭亭;周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泸泉泵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10 | 分类号: | E03F5/10;E03F5/14;E03F5/22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张加宽 |
地址: | 20155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万***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淤积 污水 泵站 | ||
1.一种防淤积式污水泵站,包括集水池(11),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池(11)的内部从左到右分别开设有粉碎腔(1)和过滤腔(5),所述粉碎腔(1)和过滤腔(5)通过分隔板(3)进行分隔,所述粉碎腔(1)的内部安装有降速板(13),所述降速板(13)的内部设置有降速杆(2),所述集水池(11)的上表面在粉碎腔(1)的上方固定安装有粉碎组件(15),且集水池(11)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14),所述集水池(11)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水口(8),所述过滤腔(5)的内部从左到右分别安装有第一过滤网(4)和第二过滤网(7),所述集水池(11)的后表面设置有清理组件(6),且集水池(11)的前表面开设有排污口(17),所述排污口(17)的前表面滑动安装有闸门(9),所述闸门(9)的两侧滑动安装在固定座(10)的内部,所述集水池(11)的上表面嵌入安装有除臭组件(16),所述第一过滤网(4)和第二过滤网(7)平行设置,且第一过滤网(4)内部开设的孔径比第二过滤网(7)内部开设的孔径大,所述清理组件(6)包括连接板(61)、移动板(62)、刮板(63)、清洁刷(64)、气缸(65)和安装板(66),所述安装板(66)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气缸(65),所述气缸(65)的伸缩端连接在连接板(61)的一侧,所述连接板(61)的底部一体式安装有移动板(62),所述移动板(62)的两侧从左到右分别设置有刮板(63)和清洁刷(64),所述移动板(62)在连接板(61)的下表面对称安装有两个,所述清洁刷(64)为橡胶刷,所述刮板(63)为长方形设置,所述粉碎组件(15)包括粉碎电机(151)、支架(152)、支撑板(153)、连接杆(154)、粉碎刀片(155)、旋转杆(156)和螺旋叶(157),所述支撑板(153)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架(152),所述支架(152)的内部设置有粉碎电机(151),所述粉碎电机(151)的驱动端连接有旋转杆(156),所述旋转杆(156)的底部设置有螺旋叶(157),且旋转杆(156)的两侧对称安装有连接杆(154),所述连接杆(154)的底部设置有粉碎刀片(155),所述连接杆(154)为L型设置,所述粉碎刀片(155)为“S”型设置,所述连接杆(154)的一端设置在旋转杆(156)一侧的二分之一位置处,所述除臭组件(16)包括定位销(161)、密封盖(162)、除味箱(163)、出气口(164)、凹槽(165)、进气口(166)、除臭风机(167)、杀菌灯(168)、减速板(169)、第一吸味层(160)、第二吸味层(1601)、固定板(1602)和定位槽(12),所述密封盖(162)的上表面设置有定位销(161),且密封盖(162)的一侧开设有凹槽(165),所述密封盖(162)的下表面安装有除味箱(163),且密封盖(162)的内部设置有进气口(166),所述除味箱(163)的底部安装有出气口(164),且除味箱(163)的内部安装有固定板(1602),所述固定板(1602)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除臭风机(167),所述除味箱(163)的内壁设置有杀菌灯(168),且除味箱(163)的内部从上到下分别安装有第二吸味层(1601)和第一吸味层(160),所述第二吸味层(1601)的下方设置有减速板(169),所述定位销(161)的末端嵌入至定位槽(12)的内部,所述第一吸味层(160)的内部填充有木炭,所述第二吸味层(1601)为“V”型设置,且第二吸味层(1601)的内部为活性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淤积式污水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销(161)为长方形设置,且定位销(161)与定位槽(12)相互适配,所述杀菌灯(168)在除味箱(163)的内壁两两对称设置有四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泸泉泵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泸泉泵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8329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