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小冷凝冲击效应的鼓泡器优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83677.5 | 申请日: | 2020-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632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佟立丽;汪孝凡;张丹迪;曹学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21C15/18 | 分类号: | G21C15/18;G21C15/12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毓理;王锡麟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小 冷凝 冲击 效应 鼓泡器 优化 方法 | ||
1.一种减小冷凝冲击效应的鼓泡器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蒸汽冷凝流型位于射流区时,蒸汽冷凝振荡频率最高且振幅最低,冷凝冲击作用对结构的影响最小的特性,对鼓泡器上小孔孔径与小孔分布进行优化,使得鼓泡器出口蒸汽冷凝流型为射流;
所述的射流是指:当流速u大于液滴的最小夹带速度uent时,将会产生射流现象;鼓泡器出口流速其中:W为蒸汽质量流量,ρg为蒸汽密度,n为小孔个数,S为单个孔的面积,最小夹带速度σ为水的表面张力,g为重力加速度,ρl为水池中水体密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小冷凝冲击效应的鼓泡器优化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射流区,通过单位面积蒸汽流量分析流型得到,水池温度为20-40℃时,当单位面积蒸汽流量WS大于100kg/m2s而小于300kg/m2s时,蒸汽冷凝流型位于冷凝振荡射流区,当单位面积蒸汽流量WS大于300kg/m2s时,蒸汽冷凝流型位于稳定冷凝射流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小冷凝冲击效应的鼓泡器优化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优化,是指:由于核动力装置空间限制,不适合采用X字形鼓泡器,且为防止蒸汽对壁面造成直接冲击,故不采用L字形鼓泡器,故采用I字形或T字形鼓泡器结构;为防止蒸汽直接射流冲击结构壁面而造成结构损伤,综合考虑喷孔朝向与壁面位置,避免喷孔直接对准近壁面;多孔鼓泡器相对于单孔鼓泡器,能有效降低冷凝振荡振幅,减小冷凝冲击,提高冷凝振荡频率,减小结构共振作用;对I字形鼓泡器,采用两侧和四周小孔分布,即小孔位于鼓泡器末端四周或两侧;对T字形鼓泡器,采用向上和四周小孔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减小冷凝冲击效应的鼓泡器优化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鼓泡器采用I字形或T字形结构,I字形结构为单一直管段,采用两侧小孔分布,小孔分布在I字形鼓泡器末端两侧;T字形结构为竖直管段后沿水平分开,小孔对称分布于水平管末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小冷凝冲击效应的鼓泡器优化方法,其特征是,当采用I字形结构且小孔为四周分布时,小孔为6列,其中3列与另外3列对称分布,相邻两列小孔与鼓泡器中心之间的夹角为3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小冷凝冲击效应的鼓泡器优化方法,其特征是,当采用I字形结构且小孔为四周分布时,小孔分布在I字形鼓泡器末端四周,小孔绕I字形鼓泡器末端均匀四周分布为6列,相邻两列小孔与鼓泡器中心之间的夹角为60°。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小冷凝冲击效应的鼓泡器优化方法,其特征是,当采用T字形结构且小孔为向上分布时,小孔分布在T字形鼓泡器两端末端上部,小孔分为3列对称分布在水平管两端顶部,相邻两列小孔与鼓泡器中心之间夹角为30°。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小冷凝冲击效应的鼓泡器优化方法,其特征是,当采用T字形结构且小孔为四周分布时,小孔分为6列对称分布在水平管两端四周,相邻两列小孔与鼓泡器中心之间的夹角为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8367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