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垃圾焚烧飞灰与印染废液的协同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83809.4 | 申请日: | 2020-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20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黄涛;宋东平;金俊勋;刘龙飞;周璐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5/00;C02F9/08;C02F103/3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55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焚烧 印染 废液 协同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垃圾焚烧飞灰与印染废液的协同处理方法,(1)将水和垃圾焚烧飞灰混合搅拌,倒入电动装置中进行通电处置;(2)收集电动阳极室气体,通入低温等离子体照射装置中作为作用气氛,对印染废液进行低温等离子体照射处置,得初级印染废液处置液;(3)将电动装置近阴极样品区的飞灰挖出,得近阴极飞灰浆,将磷酸钠、氢氧化铝和近阴极飞灰浆混合搅拌,进行低温等离子体照射,烘干、研磨、过筛,得阴极飞灰吸附剂;(4)将阴极飞灰吸附剂和初级印染废液处置液混合搅拌,固液分离,得到印染废液净化液和有机飞灰浆,将有机飞灰浆制粒,烘干,烧结,冷却得飞灰基烧结陶粒。本发明可同时实现印染废液的净化和垃圾焚烧飞灰的资源化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污染物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垃圾焚烧飞灰与印染废液的协同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纺织、化妆、食品等领域在生产过程中易产生大量的有机印染废液。通常印染废液排放量大且含有多种有毒有害的、降解难度较大的有机染料,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且危害居民健康,印染废水还可通过地表着色的方式阻挡光合细菌和水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干扰生态平衡。目前处理印染废液的技术主要包括吸附法、生物法、光催化法和化学高级氧化法。吸附法易产生大量的危险固体废弃物,不仅会造成二次污染且危险固体废弃物还需深度处理。生物法工艺占地面积较大且存在处置周期长、有机物降解效率低、活性污泥更替频次高等问题。光催化法不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印染废液且存在对光源依赖度高、催化剂流失量大、催化剂易中毒等问题。化学高级氧化法需向印染废液中投掷多种化学试剂,过量的化学试剂易残留在印染废液中从而将新的污染物引入印染废液中。
随着城市垃圾产量的显著增加,垃圾焚烧飞灰的堆存量和待处理量也急剧扩增。垃圾焚烧飞灰中含有大量的氯和钙,具有一定的氧化特性和胶凝特性,因此常被用于制备烧结陶粒,但在制备烧结陶粒过程中,飞灰中的氯易挥发造成尾气污染且造成水泥窑或烧结窑腐蚀。另外,利用焚烧飞灰制备的烧结陶粒强度较低,飞灰陶粒烧结过程中较难出孔,堆积密度较高。
目前印染废液和垃圾焚烧飞灰的无害化处理得到广大研究人员的关注,且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但现有的处理工艺除了存在上述描述的问题外,印染废液和垃圾焚烧飞灰都是单独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没有同时一起处理的方法,导致单独处理成本高,耗费耗时。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可以同步实现垃圾焚烧飞灰与印染废液处理的方法,在高效去除印染废液中有机物的同时,还能够解决回收飞灰所制备的烧结陶粒强度低和堆积密度较高的问题。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垃圾焚烧飞灰与印染废液的协同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水和垃圾焚烧飞灰混合搅拌,倒入电动装置样品区进行通电处置;
(2)收集步骤(1)中电动阳极室气体,将其通入低温等离子体照射装置中作为作用气氛,对印染废液进行低温等离子体照射处置,随后关闭电动装置和低温等离子照射装置,获得初级印染废液处置液;
(3)将步骤(1)中电动装置近阴极样品区的飞灰挖出,得近阴极飞灰浆,将磷酸钠、氢氧化铝和近阴极飞灰浆混合搅拌,进行低温等离子体照射,烘干、研磨、过筛,得阴极飞灰吸附剂;
(4)将阴极飞灰吸附剂和初级印染废液处置液混合搅拌,固液分离,得到印染废液净化液和有机飞灰浆,将有机飞灰浆制粒,烘干,烧结,冷却后得飞灰基烧结陶粒。
其中,述步骤(1)中水和垃圾焚烧飞灰的液固比为0.5~1.5:1,混合后搅拌0.5~1.5h;通电处置的电压梯度为0.5~3.0V/cm,进一步优选为0.5~2.5V/cm。
所述步骤(2)中低温等离子体照射的作用时间为2~6h,作用电压为5~55k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理工学院,未经常熟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838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