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轻质多层复合锅具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83995.1 | 申请日: | 2020-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754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唐建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中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1/00 | 分类号: | B24B1/00;B24B49/12;B24B49/14;B21D51/22 |
代理公司: | 金华市婺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40 | 代理人: | 胡恩晗 |
地址: | 321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层 复合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轻质多层复合锅具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1:取至少两层金属层复合后拉伸成型;A2:将拉伸成型的金属复合层进行复打,成锅胚;A3:对锅胚进行抛光;A4:对步骤A3中完成抛光的锅胚进行硬质氧化,形成成品锅;将钛铝复合材料通过拉伸、复打、抛光等工序制成成品锅,其质量为600‑700g,其中抛光装置中设置内夹紧组件,可以匹配锅体制备时的误差,使得在抛光时,锅体固定强度增大,提高抛光时的稳定性,其次,抛光的同时对抛光界面进行检测,可以有效降低返工的概率,一次性完成抛光,精度更高,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锅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轻质多层复合锅具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锅体大多采用多层材料复合而成,现有的多层复合锅由于材料的不同,其质量较重,且锅体在制作后需要进行抛光,现有的抛光装置存在的缺陷在于:抛光装置一般包括锅体固定单元,以及抛光单元,其中锅体固定单元用于固定待抛光锅体,抛光单元伸入所述待抛光锅体内对锅体的内壁进行抛光;而现有的锅体固定单元其固定腔为固定尺寸,锅体置于其内后,由于锅体加工时存在误差,并不是所有的锅体与固定腔都能很好的配合,从而导致不能良好配合的锅体在抛光过程中出现晃动,影响抛光效果;其次,由于各个锅体表面的界面状况各不相同,因此,在抛光完成后,需要人工取下锅体,通过肉眼观察后,得出抛光效果是否达标,若不达标则需重新进行抛光;过程繁琐,影响工作进程;其次,采用肉眼观察其精确度不高,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质多层复合锅具的制备方法,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轻质多层复合锅具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1:取至少两层金属层复合后拉伸成型;
A2:将拉伸成型的金属复合层进行复打,成锅胚;
A3:对锅胚进行抛光;
A4:对步骤A3中完成抛光的锅胚进行硬质氧化,形成成品锅。
优选的,步骤A1的金属层至少包括钛层和铝层,其中钛层的厚度为0.02-0.03mm,铝层的厚度为1.5-2.0mm。
优选的,成品锅的重量为600g-700g。
优选的,步骤A3中采用打蜡抛光装置进行抛光,其中,打蜡抛光装置包括设置于工作平台上的锅体抛光单元、自动打蜡单元以及锅体夹持单元;所述锅体夹持单元及所述锅体抛光单元在同一轴线上可相互靠近或远离;且所述锅体夹持单元相对于所述工作平台可旋转调节角度,所述自动打蜡单元位于锅体抛光单元的侧边上并可远离或靠近抛光轮;所述锅体抛光单元包括由驱动源驱动的抛光轮;
所述锅体夹持单元包括内夹紧组件,内夹紧组件通过驱动源实现开合用于抛光时对锅体进行紧固;在需要取下锅体时,松开所述锅体便于拿取;
还包括抛光界面温度检测装置,所述抛光界面温度检测装置包括若干设置于所述内夹紧组件上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感应面与内夹紧组件的内侧面在同一平面上,还包括第一控制线路板、第一无线发射单元、第一无线接收单元以及计算机处理单元,所述第一控制线路板上集成有信号调理放大单元及信号处理单元;第一无线发射单元与第一控制线路板连接;第一无线接收单元与计算机处理单元连接,还包括连接于所述锅体夹持单元上的第一导电滑环,所述第一导电滑环电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线路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中控股有限公司,未经金中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839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