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隐蔽工程内部多缺陷的无损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84039.5 | 申请日: | 2020-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851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杜成斌;田新冉;江守燕;金立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G06F30/27;G06N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110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隐蔽 工程 内部 缺陷 无损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隐蔽工程内部多缺陷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在待检测混凝土结构的裸露表面布置传感器;步骤b、用脉冲锤在待检测混凝土结构的表面施加一冲击荷载;步骤c、建立混凝土结构的扩展有限元动力数值分析模型;步骤d、计算混凝土结构在相同力锤作用下的加速度或速度响应时程;步骤e、基于动力响应均方误差之和构建目标函数;步骤f、进行不同缺陷位置时正反析计算测点的响应;步骤g、反演出混凝土结构内部的缺陷数量、位置及大小。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凝土隐蔽工程内部多缺陷的无损检测方法,能够结合现场测试得到结构动力响应,快速找到结构内部缺陷的数量、位置及大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隐蔽工程内部多缺陷的无损检测方法,属 于土木、水利工程结构损伤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建造了许多混凝土结构,如混凝土坝、水闸、泵站、船闸、 地铁隧道、码头和船坞等。这些结构(全部或部分)大多属于地下的 隐蔽混凝土工程,一方面在工程结束验收时需要对其施工质量进行检 测验收,另一方面这些工程在使用中若发生漏水或渗水,也急需快速 找出裂缝位置,以便迅速采取有关补救措施。由于问题的复杂性,以 及施工、测试技术手段的限制,常规的混凝土裂缝检测手段一般很难 快速找到结构内部的缺陷(裂缝)。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 够结合现场测试得到结构动力响应(位移或速度等)快速找到结构内 部缺陷(裂缝)的数量、位置及大小的混凝土隐蔽工程内部多缺陷的 无损检测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混凝土隐蔽工程内部多缺陷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
步骤a、在待检测混凝土结构的裸露表面布置若干加速度传感器 或者速度传感器;
步骤b、用脉冲锤在待检测混凝土结构的表面施加一冲击荷载, 方向垂直于板面,测量待检测混凝土结构的有关测点的加速度或速度 响应时程;
步骤c、建立混凝土结构的扩展有限元动力数值分析模型;
步骤d、计算混凝土结构在相同力锤作用下的加速度或速度响应 时程;
步骤e、基于真实结构的动力响应与反演过程中所建立模型的动 力响应均方误差之和构建目标函数;
步骤f、基于扩展有限元理论进行结构的缺陷反演,进行不同缺 陷位置时正反析计算测点的响应;
步骤g、通过人工鸡群智能优化算法不断更新缺陷位置,使目标 函数最小化,直至达到收敛精度,反演出混凝土结构内部的缺陷数量、 位置及大小。
步骤a中,设结构中可能存在的最大缺陷数量为M,每个缺陷待 反演参数个数为N,则传感器的布置数量应等于或大于N×M。
步骤a中,现场勘查待检测建筑物,确定传感器的测点位置,若 无法预知缺陷的位置,传感测点在隐蔽结构的裸露表面等间距布置, 在各测点位置涂抹石膏作为粘合剂,安装加速度或速度传感器。
步骤b中,有关测点的加速度或速度响应时程的持续时间为30 秒。
步骤b中,对测试获得的响应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去掉噪声和大 地脉动等环境激励引起的响应,得到混凝土结构的真实响应时程。
步骤c中,无需考虑内部缺陷的几何特征,直接按照混凝土结构 的几何外形建立结构的有限元网格模型,剖分网格时将加速度传感器 或速度传感器的测点位置作为有限元网格的单元结点,力锤作用点也 布置在结点上,并施加与现场条件一致的几何边界条件。
步骤e中,目标函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840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轻质多层复合锅具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控制瞄准光源的扫描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