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交通意外紧急救助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84427.3 | 申请日: | 2020-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994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郭凌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鞠慈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25/00 | 分类号: | G08B25/00;G08B25/10;G08B21/04;G08B7/08;H04W4/029;H04W4/12;H04W4/9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张弛 |
地址: | 518111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莲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通 意外 紧急 救助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通意外紧急救助系统,包括车祸预警模块、第一用户终端、值守平台、第二用户终端、第二设备终端。通过车祸预警模块、第一用户终端自动监测报警,解决发生紧急事件如何能够快速提供第一用户终端位置、以供周边人、紧急联系人、志愿者及时对第一用户提供救援,指导周边人、紧急联系人、志愿者在黄金救助期内尽快前往现场救助;且通过第二设备终端播报交通意外信息,防止二次交通事故。对应上述系统,本发明也提供一种交通意外紧急救助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系统及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交通意外发生时,信息传递时效性差且准确度低,不能第一时间提供救助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安全救助系统领域、危急预警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交通意外的发现、紧急报警,通过平台进行及时引导救助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车辆已经称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给用户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交通事故发生率也不可避免地随之增长,交通事故人员死亡人数也越来越多。调査显示,交通事故死亡人员中,约有70%是因为错过最佳抢救时间而导致死亡,而这70%中有35%的人是因为没有及时报警求救而丧失生命,因此,在发生交通事故的第一时间报警求救已经成为减少交通事故人员死亡的一个突破。
我国交通事故形势严峻,每年死亡十万余人,伤者20-30余万人;我国万车死亡率是6.2,居世界各国之首。据世界灾难伤亡统计,交通伤害每年造成的伤亡人数远远超过地震、洪水、风暴等自然灾难造成伤亡的总和。
一直以来,人们所重视的交通安全是撞击安全,这是一种被动的安全,目的是在事故发生时将伤害程度降到最低。例如安全气囊、头部保护靠垫、安全带预拉伸和车身的撞击力吸收性能等。而今后的交通安全的发展趋势是“安全预防”,一种主动的安全,即“防患于未然”。现阶段,一些高级车辆已具备相对成熟的主动安全技术,如,ABS(防抱死制动系统)、VDC(车辆动态稳定控制系统)等已经开始投入使用。
但是在较严重的交通事故中,对于突发意外者易出现以下问题:处于偏僻环境,无人知道;撞击力度大,无知觉;长时间没人知道,容易发生其他意外(被撞到路边,二次碾压;被撞倒路边,室外温度低,可能冻死;被撞倒路边,受伤流血,不能及时被救治;被撞飞到草丛等地,找不到);周边无人,受困,不能动,找不到人求救;身边没有急救药品;独自面对、内心恐惧、丧失求生意志。
专利号ZL 201310364494.7《一种基于车联网的重大交通事故主动救援系统》的中国专利存在的问题有:重大交通事故的监测,因其特征特殊性,易于被判断和发现。该方法用于非重大交通事故就无法准确的判断并提供主动救援了。
申请号为201710853694.7《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监测救助方法及监测救助系统》的中国专利申请中存在的问题有:要先建立数据库才能比对生命体征;无法自行判断智能设备离体跌落,此情况下需要用户取消报警,存在一定的误报率;其报警是直接拨打120或紧急联系人电话,误报情况下无法判断,造成公共资源浪费。
故,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交通意外紧急救助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发生交通意外时,信息传递不准确、不及时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能够完善预警机制,第一时间自动报警,提高找寻成功率;自动追踪求救者位置信息,随时了解定位及生命体征,为救援节省时间。
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交通意外紧急救助方法,同样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交通意外紧急救助系统,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交通意外紧急救助系统,包括:
车祸预警模块,用于监测车辆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鞠慈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鞠慈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844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