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既有住宅平层入户式加装电梯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84986.4 | 申请日: | 2020-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109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万勇;陈育志;曾为西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瑞永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F11/02;E04H1/04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10038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既有 住宅 入户 式加装 电梯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种既有住宅平层入户式加装电梯,包括既有住宅(1)和加装电梯(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装上楼梯段(3)和水平连廊(4),所述既有住宅(1)的休息平台(1-1)和二层及以上入户平台对应挡墙上分别开设有下通行口和上通行口,所述双跑楼梯中上楼梯段(1-2)及上楼梯段(1-2)下端相接的半侧休息平台(1-1)切除,所述加装上楼梯段(3)由下通行口转向设置在对应层休息平台(1-1)所在处挡墙外侧,加装上楼梯段(3)下端与该层休息平台(1-1)相连接,与既有住宅(1)的同层下楼梯段(1-3)改装成单跑楼梯,所述加装上楼梯段(3)上端固定在水平连廊(4)侧面,所述水平连廊(4)一端连接入户平台,水平连廊(4)另一端连接加装电梯(2),且加装电梯(2)的停靠层设置在各层入户平台所在高度处,乘梯人员通过水平连廊(4)平层入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装电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件(5),所述支撑件(5)竖直固定于地面,支撑件(5)两侧分别连接休息平台(1-1)和水平连廊(4)的相对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装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装上楼梯段(3)和水平连廊(4)均为预制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装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装上楼梯段(3)和水平连廊(4)均采用钢结构,所述钢结构表面铺设一层细石混凝土,所述细石混凝土厚度为3-5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装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连廊(4)为“¬”型连廊,所述“¬”型连廊的前后端分别连接加装电梯(2)和入户平台,所述“¬”型连廊的弯折部与加装上楼梯段(3)上端相连接,作候梯厅用。
6.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加装电梯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工厂内预制成型满足受力和所需尺寸的加装上楼梯段(3)和水平连廊(4);
S2、在各层休息平台(1-1)和二层及以上入户平台对应挡墙上分别开设有下通行口和上通行口;
S3、根据相关设计施工规范,包括加装上楼梯段(3)和水平连廊(4)尺寸,在既有住宅(1)外侧合适位置修建加装电梯(2);
S4、将水平连廊(4)前后端分别连接加装电梯(2)和入户平台,加装上楼梯段(3)一端连接休息平台(1-1),另一端穿过下通行口固定在水平连廊(4)侧面,所述加装电梯(2)的停靠层设置在各层入户平台所在高度处,乘梯人员通过水平连廊(4)穿过上通行口平层入户;
S5、拆除既有住宅(1)中原双跑楼梯中的上楼梯段(1-2)和上楼梯段(1-2)下端直接连接的半侧休息平台(1-1);
S6、吊装支撑件(5)至剩余半侧休息平台(1-1)与水平连廊(4)间隔中,支撑件(5)竖直固定于地面,支撑件(5)两侧分别固定支撑水平连廊(4)和休息平台(1-1)的相对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连廊(4)前后端分别铰接入户平台和加装电梯(2),所述加装上楼梯段(3)上下端分别铰接休息平台(1-1)和水平连廊(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户平台外端面、休息平台(1-1)外端面及水平连廊(4)前、后、右端面分别通过打孔植入化学锚栓或膨胀螺栓,所述水平连廊(4)前后端分别螺栓连接加装电梯(2)和入户平台,所述加装上楼梯段(3)上下端分别螺栓连接水平连廊(4)右端面和休息平台(1-1)外端面,所述水平连廊(4)与入户平台和加装电梯(2)连接处、加装上楼梯段(3)与水平连廊(4)和休息平台(1-1)连接处均增设橡胶减震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连廊(4)和加装上楼梯段(3)两侧安装防护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5)采用钢结构牛腿柱,所述水平连廊(4)和休息平台(1-1)的相对侧面分别打孔植入化学锚栓或膨胀螺栓,安装钢板,通过钢板与钢结构牛腿柱进行螺栓连接或焊接,所述支撑件(5)固定连接休息平台(1-1)和水平连廊(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瑞永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瑞永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8498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