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症患者康复锻炼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85190.0 | 申请日: | 2020-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233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肖京;左方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阳市中心医院 |
主分类号: | A63B21/02 | 分类号: | A63B21/02;A63B23/035;A63B23/04;A63B23/12;A61H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新爱 |
地址: | 473009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症 患者 康复 锻炼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症患者康复锻炼装置,其技术方案包括支撑架和在支撑架上竖向滑动的壳体,壳体与支撑架经竖向设置的丝杠机构连接,构成壳体经丝杠机构的传动而在支撑架上竖向滑动的结构;所述的壳体上有竖向滑动的推杆,推杆的上端置于壳体内侧,推杆的下端置于壳体上方,壳体内侧有置于推杆上方的开关;所述的推杆上有置于壳体下方的把手;本发明同时实现了以患者自身发力为主的主动式力量训练,和以跟随升降为辅的被动式关节活动训练,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前提下提供良好的综合锻炼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康复锻炼装置,特别是一种重症患者康复锻炼装置。
背景技术
重症患者后期康复过程中,由于其身体状态虚弱,因此针对该类患者采取的康复锻炼强度不宜过大,且应当尽可能保证患者自身安全;现有的康复锻炼装置分为主动式锻炼装置和被动式锻炼装置,主动式锻炼装置对全身协调性和力量性要求较高,锻炼强度过大,显然不适用于重症患者,被动锻炼装置侧重于局部血液循环的促进以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隐患,但患者难以充分参与其中,身体各部位之间缺乏积极的联动,训练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弥补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重症患者康复锻炼装置,以解决现有装置无法适用于重症患者,难以为重症患者提供有效锻炼方式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支撑架和在支撑架上竖向滑动的轴线竖向设置的圆柱形壳体,所述的壳体与支撑架经轴线竖向设置的丝杠机构传动连接,丝杠机构由驱动装置驱动,构成壳体经丝杠机构的传动而在支撑架上竖向滑动的结构;所述的壳体上有竖向滑动的推杆,推杆的上端置于壳体内侧,推杆的下端置于壳体上方,壳体内侧有置于推杆上方的开关,当推杆向上滑动而挤压开关使开关闭合后,驱动装置驱动丝杠机构运行,使壳体在支撑架上向上滑动,当推杆向下滑动远离开关使开关断开后,驱动装置驱动丝杠机构反向运行,使壳体在支撑架上向下滑动,当壳体向下滑动至初始位置后,驱动装置停止运行;所述的推杆上有置于壳体下方的把手。
本发明可以减小患者锻炼时体能的过度消耗,保证患者进行持久性锻炼,还可以避免患者过度发力时牵动其他身体部位的剧烈参与,造成伤口或脏器的二次伤害;同时,使用本发明进行康复锻炼,既实现了以患者自身发力为主的主动式力量训练,又实现了以跟随升降为辅的被动式关节活动训练,从而获得了良好的综合锻炼效果,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全面辅助患者身体机能的快速康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的轴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图4中B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5给出,本发明包括支撑架1和在支撑架1上竖向滑动的轴线竖向设置的圆柱形壳体2,所述的壳体2与支撑架1经轴线竖向设置的丝杠机构3传动连接,丝杠机构3由驱动装置驱动,构成壳体2经丝杠机构3的传动而在支撑架1上竖向滑动的结构;所述的壳体2上有竖向滑动的推杆4,推杆4的上端置于壳体2内侧,推杆4的下端置于壳体 2上方,壳体2内侧有置于推杆4上方的开关5(如按钮式开关、行程开关、触控开关等),当推杆4向上滑动而挤压开关5使开关5闭合后,驱动装置驱动丝杠机构3运行,使壳体2 在支撑架1上向上滑动,当推杆4向下滑动远离开关5使开关5断开后,驱动装置驱动丝杠机构3反向运行,使壳体2在支撑架1上向下滑动,当壳体2向下滑动至初始位置后,驱动装置停止运行;所述的推杆4上有置于壳体2下方的把手6,通过把手6对推杆4施加作用力,以控制推杆4的上下滑动,所述的把手6包括但不限于手握式把手,根据实际需求,可以是与发力部位匹配的任意形式,如拉环、握柄、绑带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阳市中心医院,未经南阳市中心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851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