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倒椎形塔顶的瞭望塔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85489.6 | 申请日: | 2020-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494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赵林;黄桂燕;董为民;朱磊;楚加飞;朱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江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1/22 | 分类号: | E04G11/22;E04G17/065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32106 | 代理人: | 江平 |
地址: | 2252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倒椎形 塔顶 瞭望 施工 方法 | ||
具有倒椎形塔顶的瞭望塔施工方法,涉及建筑技术领域,本发明在塔身主体施工完成后,自塔身主体滑模系统中辐射梁向下设置移动式挂架,通过对移动式挂架的逐层向上且向外移动,对倒椎形塔顶自下而上进行分层式翻模施工。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工程技术措施费用低,施工操作难度小,安全,可降低工程造价,塔顶倒椎形混凝土结构成型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具有倒椎形塔顶的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背景技术
瞭望塔属于高层建筑,有的瞭望塔在塔顶设计有倒椎形结构层。
随着滑模施工工艺在高层建筑中具有高效、快捷的特点,人们在瞭望塔的塔身主体施工过程中也引入了滑模施工工艺,目前瞭望塔的施工方法是,先采用滑模施工工艺完成整个瞭望塔的塔身主体施工,然后再在设计高度的塔身主体外围再进行倒椎形塔顶施工。由于位于顶层高处的塔身直径大于位于低处的塔身直径,形成了倒椎形塔顶结构。这种倒椎形塔顶结构如采用自地面向上搭设脚手架,则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同时费工、费时、费材。
为了解决了倒椎形塔顶建筑施工传统施工方式工期长,施工效率低,设备投资成本高等问题,中国专利文献201310185383.X公开了一种用于倒锥形水塔塔顶水箱施工的网架式模板支撑操作平台,在水塔筒身的中心架搭设钢管井架,井架天梁高出水塔水箱顶部,并围绕水箱环托梁安装倒锥形型钢网架,网架中主桁架悬挑端用钢丝绳与井架天梁外环梁拉接,形成稳定、安全的高空现浇水箱模板支撑体系和作业平台。这种筑建方式则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时间来搭设钢管井架、环托梁、安装倒锥形型钢网架、且在支承梁上铺设竹跳板构成水箱混凝土浇筑施工平台等复杂的安全保护设施,其存在钢结构高空作业工作量大,周转材一次性投入大,工程技术措施费高等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缺陷,本发明提出一种方便、省时、省力、省材且安全的具有倒椎形塔顶的瞭望塔施工方法。
本发明在塔身主体施工完成后,自塔身主体滑模系统中辐射梁向下设置移动式挂架,通过对移动式挂架的逐层向上且向外移动,对倒椎形塔顶自下而上进行分层式翻模施工。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工程技术措施费用低,施工操作难度小,安全,可降低工程造价, 塔顶倒椎形混凝土结构成型效果好。
进一步地,本发明在塔身主体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在倒椎形塔顶区间内放置倒椎形塔顶立模用预留孔;在倒椎形塔顶的立模过程中,在内外模板之间采用对拉螺栓固定,并将对拉螺栓与穿置在所述预留孔中的连接螺栓对拉固定。该施工方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解决工程技术问题,利于节约工程时间、人力和财力。
为了方便施工,所述倒椎形塔顶的每层式翻模施工的支立模板高度为750mm。
附图说明
图1为瞭望台内外模板的加固示意图。
图2为塔筒外张出施工措施示意图安装图。
图3为空滑前塔身主体滑升系统的固定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工程目标:
瞭望塔塔身主体为圆形筒仓,总高93 m,于88 m至93 m处的圆形筒仓塔身主体外围环绕有外张的瞭望台。
该外张的瞭望台的直径自下向上逐渐增大而形成倒椎外筒,并且在倒椎外筒的顶部有顶层平台,顶层平台的外周与倒椎外筒的上缘相连,顶层平台的内周与塔身主体上端相连,顶层平台的高度在93m处。
二、施工步骤:
如图1、2、3所示:
1、自地面向上的88 m圆形筒仓瞭望塔塔身主体采用正常滑模施工。
2、88 m至92.8 m塔身主体的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江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江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854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拖拉机轮胎压实秸秆后的秸秆挑拨装置
- 下一篇:一种组合镗床及镗孔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