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活桑养蚕设备、养蚕方法以及养蚕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85702.3 | 申请日: | 2020-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696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德普;王梦诗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德普 |
主分类号: | A01K67/04 | 分类号: | A01K67/04 |
代理公司: | 重庆西南华渝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0270 | 代理人: | 郭桂林 |
地址: | 408099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养蚕 设备 方法 以及 管理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养蚕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活桑养蚕设备,包括移动棚盖和双凸格簇夹构成的大蚕饲育单元。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养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预案定制、设备搭建、小蚕饲育、大蚕饲育、清场。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养蚕电脑手机同步的管理系统。本方案始终围绕为蚕营造提高养蚕四大要素,具有如稀密有度、防蚕跌落、蚕台更新、立体通风透气、不伤桑枝,保留叶柄、不用除沙、不另建蚕房、搭蚕台、购置蚕具等优点,原创性地投蚕进桑园饲育,达到二高一优、一低一省养蚕目的,远超日本每千克蚕茧劳动时间1.6小时,以一人一蚕季养100张蚕种量大幅解放生产力,从而为养蚕业转型升级,实现专业化、集约化、工厂化、省力化和现代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养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活桑养蚕设备、养蚕方法以及养蚕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养蚕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桑园培育方面,已培育出了高产高密度草本化杂交桑品种和桑园模式。
养蚕业应用技术是以优质、高产、高效、低耗为中心,建立简易化、省力化的养蚕体系。我国推广条桑育蚕技术已取得了收获每千克蚕茧劳动时间为5小时的成绩,养殖户一人仅能养殖2-5张蚕种量,正努力追赶日本机械化收获每千克蚕茧劳动时间为1.6小时的目标。
在养蚕业应用技术方面,申请人于2005年8月1日申请并获权了申请号为2005200097111的桑园活桑养蚕棚;2011年4月26日申请并获权了申请号为2011101118295的活桑养蚕棚、排夹簇及方法;2015年3月15日申请的申请号为201510121284.4的桑园养蚕棚,上述设备均绕开日本机械化技术优势,一反以往伐条采叶运输进屋的养蚕模式,反其道而行之,原创性地采用送蚕进桑园直接在树上进行活桑养蚕的方法,并提供整套刚性需求的设备。
但是,上述设备还存在以下缺陷和不足:
1.充气棚盖容易被大风刮来的枯枝杂物刺破或使用操作中损坏;
2.棚盖上的水池注水后不便移动,降温程度不够;
3.挂在棚上的薄膜、遮阳网既影响通风、光线,还不利棚具的设置和移动,对桑树生长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4.由于方格簇或排夹簇的材料和结构缺陷致使拢桑不够严实,使蚕跨行食桑行程较远易跌落;
5.没有或只在底侧才设置的海绵条不能做到格格搭桥,难免蚕儿会错位坠落,而不能继续向前爬行食桑导致搭桥失败;
6.结构不合适,材质易损,制造工艺繁杂,且使用、操作、搬运、仓储和管理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桑养蚕设备、养蚕方法以及养蚕管理系统,始终围绕为蚕营造提高养蚕必须的降温调湿、通风透气、消毒防病和良桑饱食四大要素环境和条件,同时还具有如稀密有度、防蚕跌落、蚕台更新、立体通风透气、不伐条桑就不伤桑枝,不摘叶就保留了叶柄、蚕沙就地施肥不用再除沙、不用另建蚕房、搭蚕台、购置蚕具等优点,同时桑园饲育现场互联手机、电脑,交互实现线上同步管理指导,从而为养蚕业实现专业化、集约化、工厂化、省力化和现代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活桑养蚕设备,包括设置于桑园内的大蚕饲育单元,大蚕饲育单元包括支撑架、多个移动棚盖和多个双凸格簇夹;
支撑架包括多个插设于桑园前后两侧空地上的地桩,多个地桩之间连接有缆索,缆索位于桑园内桑树丛的上方;
移动棚盖包括多块渍水海绵块,多块渍水海绵块均可移动的安装于缆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德普,未经王德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857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