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AGV的升降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87216.5 | 申请日: | 2020-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919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陈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浩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7/06 | 分类号: | B66F7/06;B66F7/28;B66F3/4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0 | 代理人: | 陈颖洁;王佳妮 |
地址: | 201799 上海市青浦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agv 升降 装置 | ||
一种用于AGV的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机构和驱动装置;升降机构包括一换向器和两个剪叉升降机构;换向器包括一输入轴和两个第一输出轴,两个第一输出轴均为丝杆且其螺纹方向相反设置;剪叉升降机构包括两组剪叉臂、一滚珠座,两组剪叉臂分布于第一输出轴的前后侧且联动,其朝向换向器的另一侧之间连接有滚珠座,并通过滚珠座和第一输出轴啮合实现升降动作;驱动装置与升降机构的换向器连接并提供动力。本升降装置可安装于AGV车体内部,通过换向器的丝杆传动,带动剪叉升降机构升降,降低了总安装高度,优化了布局,使前后两个升降机构的传动仅需一根传动轴,既解决了占用空间大的问题,又通过多个重复部件的使用降低了制造难度和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升降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AGV的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带有升降功能的AGV,基本为滚珠丝杠式升降机、剪叉式升降机、螺旋升降机等几种形式。
滚珠丝杠升降机,多数应用于小吨位举升,其是通过电机带动齿轮旋转,齿轮啮合带齿的丝杠内圈旋转,从而通过滚珠丝杠带动外圈升降。为保证稳定性需要很大的外直径来保证内圈丝杠不脱出外圈,导致其安装高度过高,同时因其结构复杂加工难度高导致其存在造价高、维护困难的缺点。
剪叉式升降机,应用于大吨位高举升场景,有两种动力形式:一种是通过电机带动滚珠丝杠或皮带轮,收缩或释放剪叉角度,达到升降的目的,但这种电机作为升降动力的方式需占用很大的空间来安装电机及丝杠结构,且造价高;另外一种是通过液压油缸伸缩带动剪叉移动来进行升降动作,但这种液压油缸作为升降动力的方式需另设一套液压动力装置,也需占用很大空间,且液压回路易漏油。
螺旋升降机常用于中、大吨位负载的升降,通过电机带动传动轴,再通过换向器或链条传动,带动终端螺旋升降机升降,其因自身构造原因,需要很大的安装高度,同时多个丝杆升降机同时使用时又需要贯穿型连轴和换向器同时使用,导致其所需整体安装空间进一步加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AGV升降装置的低安装高度和多个升降机构联动占用空间大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用于AGV的升降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AGV的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机构和驱动装置;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一换向器和对称分布于换向器左右两侧的两个剪叉升降机构;所述换向器包括一输入轴和两个第一输出轴,两个第一输出轴分别设置于换向器的左右两侧面上且均与输入轴垂直设置,两个第一输出轴均为丝杆且其螺纹方向相反设置;每个所述剪叉升降机构包括两组剪叉臂、一滚珠座,两组所述剪叉臂对称分布于换向器的对应第一输出轴的前后两侧且相联动,两组剪叉臂的背向换向器的一侧在左右方向上相对换向器位置固定,两组剪叉臂的朝向换向器的另一侧之间连接有滚珠座,并通过滚珠座和换向器的对应第一输出轴啮合在左右方向上相对换向器可移动,从而实现升降动作,两个剪叉升降机构的滚珠座的螺纹方向相反设置;所述驱动装置与升降机构的换向器连接并提供动力。
进一步地,所述剪叉升降机构的每组剪叉臂包括两根叉臂和一锁紧螺母,两根所述叉臂的中部通过锁紧螺母相铰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剪叉升降机构还包括四根安装轴、四个固定轴座、四个滚轮、四根导轨、一滚轮连接轴、一立式带座轴承;每根叉臂的背向换向器的一端通过一安装轴与一固定位置的固定座铰接,叉臂的朝向换向器的另一端安装有一滚轮,每个滚轮与一固定位置的导轨滑动配合,每根导轨与换向器的第一输出轴平行设置,两组剪叉臂的位于上方的相对应两根叉臂另一端的滚轮通过一滚轮连接轴相连接,两组剪叉臂的位于下方的相对应两根叉臂另一端的滚轮通过一滚珠座相连接,所述立式带座轴承与换向器的对应第一输出轴末端相配合且位置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换向器的两个第一输出轴均与输入轴共面垂直或异面垂直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浩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浩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872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