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栽机移箱定位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88673.6 | 申请日: | 2020-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583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宋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原 |
主分类号: | A01C11/00 | 分类号: | A01C11/00 |
代理公司: | 潍坊鸢都专利事务所 37215 | 代理人: | 郭清 |
地址: | 261000 山东省潍坊市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栽 机移箱 定位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栽机移箱定位装置,其包括连接在移栽机机架上且自上而下倾斜向前设置的秧箱托架,秧箱托架的下部转动连接有上下间隔设置的秧箱主动轴和秧箱从动轴,移栽机机架上连接有与动力机连接的主驱动箱,所述主驱动箱内转动连接有由动力机动力驱动的主驱动轴,主驱动箱内滑动连接有能实现往复运动且能转动的移箱动力轴,所述秧箱托架连接在移箱动力轴上,移箱动力轴通过改向动力机构与主驱动轴动力连接且所述移箱动力轴移动到主驱动箱两端时转动一定角度,所述移箱动力轴通过进箱保持机构驱使秧箱主动轴间歇转动。本发明能实现秧箱的精确进给,具有进给精度高、便于取秧臂精确取秧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栽机移箱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水稻秧苗育秧大多采用秧箱盘进行,其具有节约种子、农药、肥料和水资源,可实现密插稀植,秧苗光合作用好,减轻病虫害,有利于水稻的增产丰收,因此被广泛推广应用。育秧完成后,秧苗纵横排列规则在秧箱盘中,现有技术的秧箱盘大多采用聚苯乙烯制成,其容易破碎,不便于回收利用,因而会浪费大量的秧箱盘以及相应原材料。另外,插秧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直接采用栽植臂进行取秧插秧的结构,另一种是使用取秧臂进行取秧,然后使用拨打臂将秧苗栽植到稻田中;前者要求的取秧精度较高,且容易出现夹秧以及秧苗脱落等问题,因而需要再次人工补苗等方式,而后者对取秧的高度要求比较严格以便于拨打臂能敲击到秧苗的根部位置。在现有技术中,一般也采用钵形毯状秧苗,其要求插秧机取苗准确性也较高。
现有技术中的秧苗插秧机,移箱机构以及秧箱进给采用与插秧机构一体的动力机构,通过移栽机机架上设置的主动力箱进行动力传递,秧箱进给时皆采用皮带式输送机构对秧箱或毯状秧苗实现进给,即采用输送皮带通过摩擦带动其进给,其进给的位置以及距离难以精确控制,因而未能保证取苗的准确性,容易造成秧苗栽植过程中大量的缺苗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移栽机移箱定位装置,使用该移栽机移箱定位装置能对秧盘实现精确进给,从而保证取秧臂进行精确取秧,以保证栽植成活率;并且能对秧箱进行自前向后的输送,实现秧箱的重复利用,大大节省了生产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提供的移栽机移箱定位装置,包括连接在移栽机机架上且自上而下倾斜向前设置的秧箱托架,秧箱托架的下部转动连接有上下间隔设置的秧箱主动轴和秧箱从动轴,移栽机机架上连接有与动力机连接的主驱动箱,其结构特点是:所述主驱动箱内转动连接有由动力机动力驱动的主驱动轴,主驱动箱内滑动连接有能实现往复运动且能转动的移箱动力轴,所述秧箱托架连接在移箱动力轴上,移箱动力轴通过改向动力机构与主驱动轴动力连接且所述移箱动力轴移动到主驱动箱两端时转动一定角度,所述移箱动力轴通过进箱保持机构驱使秧箱主动轴间歇转动。
所述改向动力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主驱动箱且与主驱动轴动力连接的中传驱动轴,中传驱动轴上设有相位相反且两端圆滑连接的两段螺旋槽,所述移箱动力轴上固定连接有驱动块,所述驱动块上装有套装在中传驱动轴上的驱动滑套,驱动滑套内装有嵌入螺旋槽中的滚珠。
所述进箱保持机构包括连接在移箱动力轴上的驱动摆臂,所述秧箱主动轴上连接有联动的驱动棘爪、驱动棘轮、保持棘爪以及保持棘轮,驱动摆臂通过联动机构驱使棘轮转动以带动秧箱主动轴转动。
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秧箱主动轴上的支撑板,秧箱主动轴上转动连接有由驱动摆臂驱动的进箱推拉臂,所述驱动棘爪铰接在进箱推拉臂上,所述保持棘爪通过销轴连接在移箱托架上且保持棘爪与移箱托架之间装有复位弹簧,所述进箱推拉臂上连接有能驱使保持棘爪摆动的驱动压辊。
所述进行推拉臂上装有气动缓冲弹簧。
所述秧箱主动轴和秧箱从动轴上装有箱体移动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原,未经宋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886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