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肥一体化首部枢纽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89383.3 | 申请日: | 2020-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12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天华;苏兆强;魏珉;施国英;张观山;李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F3/08 | 分类号: | B01F3/08;B01F15/00;B01F15/02;B01D35/02;A01C23/04 |
代理公司: | 济南誉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40 | 代理人: | 李茜 |
地址: | 271018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肥 一体化 首部 枢纽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水肥一体化首部枢纽,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一侧设置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设置施肥量和肥液浓度信息;所述支架内设置肥料原液装置和混肥装置,所述肥料原液装置和混肥装置均设置有水泵和管道电磁阀,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水泵和管道电磁阀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根据预先设定的所述施肥量和肥液浓度信息对所述水泵和管道电磁阀进行控制,以实现对施肥量和肥液浓度的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肥一体化首部枢纽,其特征在于,所述肥料原液装置包括: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第一端与肥料原液桶的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一水泵的第二端连接第一三通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三通第二端与原液回流管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原液回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肥料原液桶的原液回流口相连接;所述第一三通的第三端与原液输出管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原液输出管的第二端与混肥桶的肥料进口相连接,所述原液回流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原液输出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水泵、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肥一体化首部枢纽,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液输出管上还设置有第一流量计、第一Y型过滤器和第一脉冲流量计,所述第一流量计、第一Y型过滤器和第一脉冲流量计设置在所述第二电磁阀和所述第一三通的第三端之间,所述第一流量计的进口与所述第一三通的第三端相连接,所述第一Y型过滤器的进口通过第一弯头与所述第一流量计的出口相连接,所述第一Y型过滤器的出口通过第二弯头与所述第一脉冲流量计的进口相连接,所述第一脉冲流量计的出口与所述第二电磁阀相连接,所述第一流量计和所述第一脉冲流量计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水肥一体化首部枢纽,其特征在于,所述混肥装置包括: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的第一端与混肥桶的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水泵的第二端连接第二三通的第一端,所述的第二三通的第二端与混肥液输出管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混肥液输出管的第二端连接到施肥装置;所述第二三通的第三端与混肥液回流管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混肥液回流管的第二端与混肥桶的回流口相连接;所述混肥液输出管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所述混肥液回流管上设置有第四电磁阀,所述第二水泵、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肥一体化首部枢纽,其特征在于,所述混肥液回流管上还设置有第二流量计、第二Y型过滤器和第二脉冲流量计,所述第二流量计、第二Y型过滤器和第二脉冲流量计设置在所述第四电磁阀和所述第二三通的第三端之间,所述第二流量计的进口与所述第三三通的第三端相连接,所述第二Y型过滤器的进口与所述第二流量计的出口相连接,所述第二Y型过滤器的出口通过第三弯头与所述第二脉冲流量计的进口相连接,所述第二脉冲流量计的出口与所述第四电磁阀相连接,所述第二流量计和所述第二脉冲流量计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肥一体化首部枢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量计与所述第二Y型过滤器之间设置有第三三通,所述第三三通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流量计的出口相连接,所述第三三通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Y型过滤器的进口相连接,所述第三三通的第三端设置有压力表。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水肥一体化首部枢纽,其特征在于,所述混肥液输出管上还设置有第四三通和第五三通,所述第四三通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三通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第四三通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磁阀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四三通的第三端设置有电导率电极;所述第五三通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电磁阀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第五三通的第二端与施肥装置相连接,所述第五三通的第三端设置酸碱度电极,所述电导率电极和所述酸碱度电极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肥一体化首部枢纽,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液回流管、原液输出管、混肥液回流管和混肥液输出管均通过U型管卡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农业大学,未经山东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8938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速冷轧预处理工艺方法
- 下一篇:一种纳米线反渗透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