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裂解碳五芳构化生产三苯的新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89416.4 | 申请日: | 2020-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774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岩;蔡明月;王意平;彭艺;杨蕊;朱泓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1/20 | 分类号: | C07C1/20;C07C15/04;C07C15/06;C07C15/08;C07C7/00 |
代理公司: |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104 | 代理人: | 张世功 |
地址: | 26606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裂解 碳五芳构 化生 产三苯 新工艺 | ||
1.一种利用裂解碳五芳构化生产三苯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裂解碳五加氢工艺
由进料泵1送入的裂解碳五与氢气经混合器1混合,混合后进入一段加氢反应器,反应器类型为固定床绝热式反应器,一段反应器进口温度为36℃ ~ 40℃,进口压力为2.8MPa ~3.3MPa,不饱和二烯烃通过一段加氢反应器进行一段加氢生成碳五单烯烃,一段反应器出口温度为80℃ ~ 100 ℃,出口压力为2.9MPa ~ 3.2MPa;而后单烯烃分别通过换热器1和水冷器1升温之后进入二段加氢反应器,反应器类型为固定床绝热式反应器,二段反应器进口温度为140 ℃ ~ 165℃,进口压力2.9MPa ~ 3.2MPa,单烯烃经二段加氢之后生成碳五烷烃,二段反应器出口温度280℃ ~ 300 ℃,出口压力为2.8MPa ~ 3.0MPa;由二段加氢反应器出来的碳五烷烃通过换热器1与水冷器2冷却后进入高分罐分离出未反应的大部分氢气和微量的碳四烷烃,后经过压缩机1压缩和换热器2换热后至混合器1循环,碳五烷烃则进入低分罐分离出残余的少部分氢气后进入异戊烷分离塔;碳五烷烃经异戊烷分离塔分离,塔顶得到纯度为95%的异戊烷可作为发泡剂的原料,塔底得到纯度为98%的正戊烷,经水冷器3冷却之后进入芳构化反应工段;
(2)正戊烷-甲醇耦合芳构化反应工艺
①正戊烷甲醇芳构化反应工艺:由加氢工段得到的正戊烷进入进料罐1,后经泵2进入混合器2,同时,由进料罐2进入的甲醇经泵3送入混合器2,两股进料混合后进入换热器3进行预热,再通过加热炉加热后进入芳构化反应器A和B进行反应,反应器A和B均为固定床绝热反应器,反应器内分别填装ZSM-5酸性分子筛催化剂,反应器进口温度为540 ℃ ~ 570℃,进口压力为0.25MPa ~ 0.31MPa;甲醇的芳构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有水生成,在高温和水蒸气的作用下很容易导致催化剂失活,造成芳烃收率的降低;甲醇和正戊烷经芳构化反应器A和B反应后,出口温度为430℃ ~ 460℃,出口压力为0.27MPa ~0.32MPa;经换热器3、空冷器1和水冷器4分别冷却之后气液混合物进入吸收稳定工段;
②芳构化装置吸收稳定工艺:吸收稳定系统由吸收塔、解吸塔及稳定塔组成,反应产物经上一工段冷却至30℃ ~ 50 ℃后再由泄压阀泄压,进入反应产物分离罐1中进行气液分离,分离罐底油经泵6送入吸收塔,罐顶富气经富气压缩机2增压后,分为三股分别进入油气分离罐2,其中一股与解吸塔顶气体用混合器3混合,用空冷器2冷却后再与吸收塔底油泵7抽出的吸收塔底油在混合器4进行油-气两相混合,该混合物经富气水冷器5冷却后进入油气分离罐2进行油气两相分离,其余两股则是通过泵4、5直接送入油气分离罐2;经油气分离罐2分离后的气相进入吸收塔,吸收塔顶气体经过干气换热器4和干气水冷器6冷却后进入干气分离罐3进行气液分离,液相进入稳定塔,干气送至变压吸附氢提纯装置PSA装置回收氢气;油气分离罐2液相由泵8抽出经分割器分成两股,其中一股直接送入解吸塔,另一股经解吸塔底油经换热器5加热后进入解析塔解析;解吸塔底油经换热器5冷却后,送至稳定塔进行分馏;稳定塔顶气相为液化石油气,塔底稳定汽油经水冷器7冷却后送至下游精制分离工段;
③芳烃精制分离工艺:从稳定塔底流出的稳定汽油经水冷器7冷却后送至苯分离塔分离出苯,苯分离塔顶采出纯度为99.9%的产品苯由水冷器8冷却后送至罐区储存,从苯分离塔底采出液由泵9送至甲苯分离塔分离出甲苯,甲苯分离塔顶部采出纯度为99.9%的甲苯经水冷器9冷却后送至罐区储存,从甲苯分离塔底采出液由泵10送至二甲苯分离塔分离出二甲苯,二甲苯分离塔顶采出纯度为92%的二甲苯经水冷器10冷却后送至罐区储存,二甲苯分离塔塔底重组分则由泵11抽出后经重组分水冷器11冷却送至废液处理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未经青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8941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