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考虑不同时间尺度的电力需求响应结果认定评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90041.3 | 申请日: | 2020-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87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郑群儒;刘泽健;吴天文;曾凯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华工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30/02 | 分类号: | G06Q30/02;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45 | 代理人: | 唐海斐 |
地址: | 518052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考虑 不同 时间 尺度 电力 需求 响应 结果 认定 评价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不同时间尺度的电力需求响应结果认定评价方法,其根据需求侧可调节资源所参与的电力需求响应品种对应的响应时间尺度,分别选择进入小时级、分钟级、秒级及毫秒级的响应认定评价流程,在认定评价流程结束后,向参与需求响应的电力用户返回认定结果。本发明将需求侧可调节资源所参与的电力需求响应的时间尺度作为划分标准,在同一电力需求响应品种下根据响应的品质优劣、效果好坏对其响应结果进行认定评价,可根据实际效果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估,解决了如何认定、评价需求侧可调节资源参与需求响应的表现这一问题。本发明更能区分不同灵活程度的需求侧可调节资源的功能差异,更能体现需求侧可调节资源执行响应时产生的实际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需求响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考虑不同时间尺度的电力需求响应结果认定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6372739A公开了一种基于需求响应基线的需求响应效果评估方法,其根据实施需求响应的基线和实施需求响应的负荷曲线确定需求响应量,并对需求响应量进行评估。但是单纯基于基线的效果评估不能适应不同时间尺度下需求侧可调节资源的价值的差异性,也不能根据实际效果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估。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8710992A公开了一种需求响应参与电网削峰填谷效果的评估方法。但是该专利专注于需求响应对电网的影响评估,不能解决如何认定、评价用户参与需求响应的表现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本发明提出一种考虑不同时间尺度的电力需求响应结果认定评价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提供一种考虑不同时间尺度的电力需求响应结果认定评价方法,包括:
根据需求侧可调节资源所参与的不同时间尺度的电力需求响应品种,对应选择进入不同时间尺度的需求响应认定评价流程,所述不同时间尺度的电力需求响应品种包括小时级电力需求响应品种、分钟级电力需求响应品种、秒级及毫秒级电力需求响应品种,所述不同时间尺度的需求响应认定评价流程包括小时级需求响应认定评价流程、分钟级需求响应认定评价流程、秒级及毫秒级需求响应认定评价流程;
所述小时级需求响应认定评价流程针对日前小时级、日内小时级电力需求响应品种,需要事前计算的执行电力需求响应时段内的基线负荷功率值与执行响应后实测负荷功率值的差额,基于差额和申报的响应量计算完成率,将完成率作为日前小时级、日内小时级电力需求响应的响应结果认定评价依据;
所述分钟级需求响应认定评价流程针对日前分钟级、日内分钟级电力需求响应品种,以执行电力需求响应时段每个调节指令区间内需求侧可调节资源的实际运行功率与电力调度中心发布的调度控制指令的差额以及实际运行功率达到最低调节目标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作为日前分钟级、日内分钟级电力需求响应的响应结果认定评价依据;
所述秒级及毫秒级需求响应认定评价流程针对日前秒级及毫秒级、日内秒级及毫秒级电力需求响应品种,对需求侧可调节资源响应电力调度中心下发的调度控制指令的调节速率、时间延迟、调节误差进行综合考核,并将其作为日前秒级及毫秒级、日内秒级及毫秒级电力需求响应的响应结果认定评价依据;
在认定评价流程结束后,向参与需求响应的电力用户返回响应认定结果。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在小时级需求响应认定评价流程中,将目标用户或目标对象的日负荷曲线按照相似日进行分类,针对每种类型计算电力用户的基线负荷,并对基线负荷的准确度定期考核,考核结果满足要求的基线负荷方可生效。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在分钟级需求响应认定评价流程中,目标用户或目标对象在执行电力需求响应时段每个调节指令区间内需求侧可调节资源的实际运行功率与电力调度中心发布的调度控制指令的差额以及实际运行功率达到最低调节目标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将影响响应的收益,响应的考核指标多次不能达到要求的将失去参与该类电力需求响应品种的资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华工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华工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900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