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盆栽养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90781.7 | 申请日: | 2020-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376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翁园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爱农云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A01G7/04;A01G9/12;A01C23/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六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2 | 代理人: | 向彬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盆栽 养护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盆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盆栽养护装置,包括用于培养植物的栽培盆,所述栽培盆内设有主流管以及至少两个分流管;主流管沿上下方向开设在栽培盆的侧壁处,且顶部开口、底部封闭;所述至少两个分流管由上到下层叠分布设置在盆栽土壤内,且每个分流管的第一端与主流管相连通,第二端端口封闭且靠近植物根部;其中,分流管的管体上设有多个毛细孔,水或营养液由主流管的顶部开口进入后,分别传输至各分流管内,并通过各分流管上的多个毛细孔扩散至周围土壤内。本发明可通过多个层叠分布的分流管,将水分和养分及时并均匀地传输至植物根部的各个层次位置,有利于植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从而有利于植物的成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盆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盆栽养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注重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习惯于在家庭或者工作场所放置一些盆栽,既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净化室内空气,还可以增加生活乐趣,一举两得。在办公室,繁忙、快节奏的工作容易让人产生厌倦感,这个时候办公桌前的一束盆栽能够让人的心情顿时得到放松,所以,近几年来盆栽市场火爆,产值不断提高。
为保持盆栽植物的健康生长,需养护者定期对盆栽进行浇水和施肥,传统盆栽中,在对植物进行浇水或浇灌营养液时,一般将水或营养液从盆栽上表面进行浇灌,水或营养液只能由土壤表面慢慢向下渗透,不便于将水或营养液及时并均匀地扩散到泥土内。也就是说,采用传统的这种浇灌方法,植物靠上位置的根系部分由于距离表面较近,可及时得到充足的水分和营养液,而植物靠下位置的根系部分由于距离盆栽表面较远,很难及时得到植物生长所需的充足水分和营养液,甚至无法得到。这种水分和营养液的分配不均衡以及扩散不均匀会直接影响植物生长,降低植物的生长性,无法实现盆栽的良好养护;而且,靠上位置的根系部分可能会因得到过多的水分和营养液而发生根系腐烂,甚至导致植物死亡。
鉴于此,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是本技术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传统盆栽中在对植物浇水或营养液时,一般从盆栽上表面进行浇灌,不便于及时并均匀地扩散到泥土内,这种水分和营养液的分配不均衡以及扩散不均匀会直接影响植物生长,甚至导致植物死亡。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盆栽养护装置,包括用于培养植物的栽培盆1,所述栽培盆1内设有主流管11以及至少两个分流管12;所述主流管11沿上下方向开设在所述栽培盆1的侧壁处,且顶部开口、底部封闭;所述至少两个分流管12由上到下层叠分布设置在盆栽土壤内,且每个分流管12的第一端与所述主流管11相连通,第二端端口封闭且靠近植物根部;
其中,所述分流管12的管体上设有多个毛细孔121,水或营养液由所述主流管11的顶部开口进入后,分别传输至所述至少两个分流管12内,并通过各分流管12上的多个毛细孔121扩散至周围土壤内,进而传输至各个层次位置的植物根部。
优选的,所述主流管11设置两个,并对称开设在所述栽培盆1的侧壁处,且均为顶部开口、底部封闭;
所述分流管12设置两组,每组包括至少两个分流管12,并分别与对应的主流管11相连通,且每组中的至少两个分流管12均由上到下层叠分布设置在盆栽土壤内。
优选的,所述至少两个分流管12均垂直于所述主流管11设置;或者,
所述至少两个分流管12与盆栽土壤平面之间形成预设角度A,使得分流管12的第二端位置低于第一端;其中,0°<A<30°。
优选的,对于每个分流管12,所述多个毛细孔121设置在所述分流管12管体的底部位置。
优选的,对于每个分流管12,从所述分流管12的第一端到第二端,管体上所述多个毛细孔121的孔径逐渐增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爱农云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爱农云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907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