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拟粗糙单-交叉裂隙多相渗流的可视化试验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90936.7 | 申请日: | 2020-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119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彬;李玉涛;王汉勋;石磊;张慧杰;刘乾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G01N13/04 | 分类号: | G01N13/04;G01N21/8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知星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68 | 代理人: | 艾变开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拟 粗糙 交叉 裂隙 多相 渗流 可视化 试验 方法 系统 | ||
1.模拟粗糙交叉裂隙多相渗流的可视化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0:现场采集岩体样本,获取岩体粗糙裂隙面,对粗糙裂隙面进行扫描,统计裂隙面粗糙度,确定分形特征参数,分形特征参数表征裂隙面粗糙度;
S20:设定分形特征参数,建立不同分形特征参数的三维粗糙裂隙模型,并输出三维粗糙裂隙模型网格文件;
S30:根据获取的模型网格文件,制备不同粗糙度的四块模型试样,其中上下两块为透明模型试样,左右两块为不透明模型试样;
S40:根据交叉裂隙试验对象组装试验装置,将模型试样拼装在模型框架上,并调整裂隙为预定开度,在模型试样的两侧裂隙上安装渗流监测装置,并对两侧裂隙进行密封处理;两块透明模型试样在模型框架上呈上下叠置拼装,两块不透明模型试样拼装在两端并位于两块透明模型试样之间,四块模型试样的裂隙面之间形成具有预定开度的交叉裂隙,模型框架为透明的长方体框架,模型试样拼装在长方体框架内,长方体框架由上框架和下框架构成,上、下框架之间通过可伸缩立杆实现模型框架在高度上的自由调节,长方体框架的底部设置有可变角度支架,可变角度支架的一端以转轴为铰点,能够转动抬升框架;
S50:自裂隙的第一端分别向两条裂隙中通入水、油和气的一种,第二端分别向两条裂隙中通入水、油和气的不同于第一端的一种或两种,通过设置两端不同的流体压力,模拟在压力差作用下的流体驱替过程,进行粗糙裂隙介质多相驱替试验;
S60:采集试验中的多相流体驱替过程的图像,同时记录多相流体驱替过程中裂隙内的流体压力变化;
S70:记录、存储试验数据,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分析粗糙裂隙介质多相渗流特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粗糙交叉裂隙多相渗流的可视化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中,通过三轴试验获取岩体粗糙裂隙面,采用超景深仪对粗糙裂隙面进行扫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拟粗糙交叉裂隙多相渗流的可视化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中,分形特征参数包括分形指数H和裂隙面起伏高度随机偏移量标准差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粗糙交叉裂隙多相渗流的可视化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0中,基于蒙特卡洛方法,采用Matlab软件建立三维粗糙裂隙模型,输出三维粗糙裂隙模型的STL网格文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粗糙交叉裂隙多相渗流的可视化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0中,基于3D打印技术制备粗糙裂隙模型试样,模型试样的打印采用树脂材料,以实现试验过程的可视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拟粗糙交叉裂隙多相渗流的可视化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0具体为,组装时首先通过3D打印技术预制不同厚度的薄片,调整裂隙开度时,将不同厚度的薄片置于上下裂隙面之间,然后通过调整可伸缩立杆改变上下裂隙面之间的距离,将裂隙开度调整为预定开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拟粗糙交叉裂隙多相渗流的可视化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0中,裂隙的预定开度设置为0.01mm-0.5m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拟粗糙交叉裂隙多相渗流的可视化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0中,所述渗流监测装置为压力传感器,其贴在密封条内侧,待裂隙预定开度调整完成后,将密封条贴在两侧裂隙的相应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未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9093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催化炉用的转换阀门
- 下一篇:一种打孔位找准用束料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