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清灰的热风炉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90998.8 | 申请日: | 2020-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135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凌姗姗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为皖江粮食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3/08 | 分类号: | F24H3/08;F23J1/06;F23J15/06;F28D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王帅 |
地址: | 241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热风炉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清灰的热风炉,包括外壳、燃烧炉以及与燃烧炉相连通的换热器,燃烧炉中设置有可以旋转对燃烧炉内壁进行铲灰的清灰组件,燃烧炉的炉壁中收容有用于铲灰的铲刀,清灰组件中的液压缸推动铲刀从炉壁中伸出并被上方的燃烧炉中的转动环带动沿着炉壁进行转动实现铲灰。本发明通过在燃烧炉的内壁开设收容腔和移门对铲刀进行收容和保护,避免铲刀对燃烧炉内部燃料的燃烧造成干扰或者被燃烧炉长久的加热受损,电机带动齿轮,齿轮通过转动环外壁的轮齿带动转动环转动,转动环通过卡槽带动被液压缸推出收容腔的铲刀,在燃烧炉的炉体内壁进行周圈的转动,实现炉体内壁的清灰操作,自动化的清理避免了人工的麻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风炉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自动清灰的热风炉。
背景技术
换热式热风炉主是使用使用耐高温换热器为核心部件,此部件不能使用金属材质换热器,只能使用耐高温陶瓷换热器,燃气气在燃烧室内充分燃烧,燃烧后的热空气,经过换热器,把热量换给新鲜的冷空气,可使新鲜空气温度达到1000度以上。
现有热风炉的炉体部分在长久使用后,炉壁上将会积累一层厚厚的灰,这种灰将会影响到整个热风炉的加热效果,从而经常在热风炉不使用时,由人工进行内壁的清理,但是人工的清理较为繁琐和麻烦,十分不方便。
发明内容
现为了满足上述对热风炉炉壁上的灰进行自动化清理的需求,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自动清灰的热风炉。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自动清灰的热风炉,包括外壳、燃烧炉以及与所述燃烧炉相连通的换热器,所述燃烧炉中设置有可以旋转对所述燃烧炉内壁进行铲灰的清灰组件,所述燃烧炉的炉壁中收容有用于铲灰的铲刀,所述清灰组件中的液压缸推动所述铲刀从炉壁中伸出并被上方的所述燃烧炉中的转动环带动沿着炉壁进行转动实现铲灰。
所述转动环将所述燃烧炉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分别为炉体和炉顶,所述炉体的上端卡接在所述转动环的下槽中,所述炉顶的下端卡接在所述转动环的上槽中。
所述清灰组件中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齿轮,并通过该齿轮带动外壁设置有轮齿的所述转动环转动。
所述炉体的内部开设有收容腔,该收容腔的内部从内到外依次收容有铲刀和移门,所述移门在所述铲刀的挤动下通过限位脚在所述收容腔侧面的门腔中滑动,该门腔的内部还收容有用于推动所述移门外移的弹簧。
所述液压缸的输出杆前端T形脚在所述铲刀的外侧壁开设的横向的T形槽中滑动,且所述液压缸位于所述铲刀靠近所述门腔的一端。
所述铲刀的上端设置有T型的移动脚,该移动脚在与所述下槽相连通的卡槽中滑动用于将所述铲刀移出所述收容腔,所述转动环的内径小于所述炉体和所述炉顶的内径。
所述燃烧炉设置在外壳的内部,且所述炉体固定在所述外壳内部底面,所述炉顶固定在所述外壳内部侧面,所述炉体的侧面设置有进料管穿过所述外壳连通外界。
所述换热器包括与所述炉顶的排烟管相连通的换热管,该换热管的一端设置有内置净化装置的外排管,所述换热器内部两侧分别设置有进冷风管和排热风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在燃烧炉的内壁开设收容腔和移门对铲刀进行收容和保护,避免铲刀对燃烧炉内部燃料的燃烧造成干扰或者被燃烧炉长久的加热受损,电机带动齿轮,齿轮通过转动环外壁的轮齿带动转动环转动,转动环通过卡槽带动被液压缸推出收容腔的铲刀,在燃烧炉的炉体内壁进行周圈的转动,实现炉体内壁的清灰操作,自动化的清理避免了人工的麻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燃烧炉立体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为皖江粮食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无为皖江粮食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909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5G的区块链物流管理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冠梁处的支撑接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