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推杆用动态导向密封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91188.4 | 申请日: | 2020-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205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冯云峰;马巧芬;吕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联宜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32 | 分类号: | F16J15/32;F16J15/3252;F16J15/3284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林君勇 |
地址: | 3221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推杆 动态 导向 密封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推杆用动态导向密封结构,包括可轴向移动的顶管和设于顶管外侧的导管,所述导管的内侧和顶管的外侧相互交汇形成有密封腔,所述密封腔内依次周向设有骨架油封和若干个环形衬套,所述骨架油封位于密封腔的最外端处,所述环形衬套的内侧设有第一衬套密封圈和第二衬套密封圈。本发明具有在电动推杆伸缩运动时可有效保证动态密封性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动态导向密封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推杆用动态导向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动推杆作为提供直线运动的机械部件其应用非常广泛,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动推杆进一步被应用于水下工作或者长期潮湿环境下工作,这就对电动推杆的防水要求进一步提高。
为了保证推杆的正常运行,且推杆需要伸缩运动,因此需要保证电动推杆的动态密封性,以防止粉尘杂质和其它水液的进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推杆用动态导向密封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电动推杆伸缩运动时需要保证密封性等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电动推杆用动态导向密封结构,包括可轴向移动的顶管和设于顶管外侧的导管,所述导管的内侧和顶管的外侧相互交汇形成有密封腔,所述密封腔内依次周向设有骨架油封和若干个环形衬套,所述骨架油封位于密封腔的最外端处,所述环形衬套的内侧设有第一衬套密封圈和第二衬套密封圈;上述骨架油封的设置,可以增加顶管和导管之间的密封性,使得顶杆在导管上相对移动的同时,保证移动时的动态密封性,有效避免粉尘杂质和其它水液的进入,而环形衬套、第一衬套密封圈及第二衬套密封圈的设置,可以加强顶管和导管之间的密封性,且避免油液的渗出。
作为优选,所述骨架油封与环形衬套之间设有第一垫片,所述第一垫片的两端分别与骨架油封和环形衬套的一端抵接,所述环形衬套的另一端与第二垫片抵接,所述导管的内壁上设有与第二垫片抵接的环形凸起;上述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的设置,可以对环形衬套进行支撑,避免第一衬套密封圈和第二衬套密封圈脱离环形衬套,而环形凸起的设置,可以对第二垫片的位置限定,避免第二垫片发生移动,从而可以对环形衬套的位置限定,避免顶管移动时,环形衬套随之移动而发生脱离,保证结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衬套密封圈和第二衬套密封圈之间为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衬套密封圈和第二衬套密封圈上分别设有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衬套密封圈和第二衬套密封圈上分别设有朝外张开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分别设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抵接;上述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的设置,与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形成弹性接触,对第一衬套密封圈和第二衬套密封圈进行轴向弹性支撑,避免第一衬套密封圈和第二衬套密封圈松动的同时,可以避免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松动而脱离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
作为优选,所述环形衬套的内侧设有用于放置第一衬套密封圈和第二衬套密封圈的第一环形缺口和第二环形缺口,所述第一衬套密封圈和第二衬套密封圈的内侧和外侧均朝外倾斜设置,所述第一衬套密封圈和第二衬套密封圈的内侧均与顶管的外壁形成挤压配合,所述第一衬套密封圈和第二衬套密封圈的外侧分别与第一环形缺口和第二环形缺口的侧壁形成挤压配合;上述第一衬套密封圈和第二衬套密封圈可以通过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的涨紧形成对环形衬套和顶管的挤压,从而保证第一衬套密封圈和第二衬套密封圈与顶管和环形衬套之间的密封性,同时可以保证第一衬套密封圈和第二衬套密封圈在第一环形缺口和第二环形缺口内的稳定,避免第一衬套密封圈和第二衬套密封圈发生松动而影响密封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腔的最外端对应于导管的内缘处设有环形卡槽,所述环形卡槽内设有用于限制骨架油封脱离密封腔的卡簧;上述卡簧的设置,可以对骨架油封进行卡位,避免骨架油封发生移动而脱离密封腔,保证骨架油封的稳定,同时骨架油封还可以对第一垫片反作用力,对第一垫片形成支撑,加强结构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联宜电机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联宜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911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坑支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供热均匀的多位置搅动式茶叶炒茶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