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传输接线端子输送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91380.3 | 申请日: | 2020-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839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俞佳红;陈宗萍;崔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俞佳红 |
主分类号: | H01R43/00 | 分类号: | H01R43/00;H01R43/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2099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传输 接线 端子 输送 模具 | ||
本发明属于接线端子自动生产技术领域,一种数据传输接线端子输送模具及其方法,该模具包括模具底座、模具支撑块和模具盖板;位于折弯插入槽的前后方向中部设置底座支撑通孔;模具底座顶部中部且位于配合卡槽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底座支撑凸块;底座支撑凸块的内侧下部设置有模具支撑块槽;底座支撑凸块的顶面中部设置有外壳支撑槽,底座支撑凸块的前部外侧设置有支撑块配合斜面;模具支撑块设置在模具底座上,模具盖板设置在模具支撑块上。本专利的优点是提升数据传输接线端子与输送模具的配合度,提升对数据传输接线端子的限位作用,提升在输送生产过程中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接线端子自动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接线端子输送模具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接线端子就是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一种配件产品,工业上划分为连接器的范畴。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和工业控制要求越来越严格、精确,接线端子的用量逐渐上涨。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接线端子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多,而且种类也越来越多。用得最广泛的除了PCB板端子外,还有五金端子,螺帽端子,弹簧端子等等。
数据传输接线端子为接线端子中的一种,数据传输接线端子包括外壳、接线组和压环;接线组包括接触片和接触片套;接触片位于接触片套的中心,且接触片纵向穿过接触片套。接线组位于外壳内,且接线组上的接触片穿过外壳,压环设置在外壳内且位于接线组上方,通过压环将接线组定位在外壳内,并且防止接触片掉出。本发明的数据传输接线端子主要用于音频数据传输。
现有的数据传输接线端子生产过程是先将外壳输送进料并输送至输送模具上,再将接线组输送进料并将接线组转移至外壳内,然后将压环输送进料并转移至外壳内的接线组上方,再然后将压环冲压至外壳内将接线组固定在外壳内部,防止接线组掉落,最后将接线组上的接触片下部穿过外壳的部分进行折弯,折弯后输送下料。
目前的数据传输接线端子在输送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在将数据传输接线端子进行组装的过程中,目前都是通过机械手将外壳转移至与接线组组装处进行两者的组装,再将组装后的外壳接线组合件输送至压环处,进行与压环的组装,这样通过多个机械手进行转移,需要对机械手转移精度要求太高,并且需要对外壳、接线组和压环配置相对应的夹爪,这样导致生产成本过高,通过机械手进行长时间夹取转移,容易导致转移夹取的精度降低,并且也容易在转移过程中使零件掉落,影响整体生产精度。
尤其在目前也没有设备制造出与数据传输接线端子相匹配的组装夹具进行对数据传输接线端子的外壳进行稳定放置,只是简单的将外壳放在组装夹具,这样容易在组装过程中导致外壳发生移动导致组装位置发生偏移,从而使外壳与接线组和压环无法精准的进行组装,导致整体组装效率和组装质量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数据传输接线端子夹紧限位稳定性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接线端子输送模具,该模具通过底座支撑通孔便于折弯后对折弯后的接触片进行定型;通过底座配合U型空挡与两块底座支撑凸块之间设置有便于外壳插入的外壳空隙,通过外壳空隙更好与U型支撑板相配合,使U型支撑板插入至外壳空隙内,并对U型支撑板进行限位。外壳支撑衔接槽与两个外壳支撑槽衔接形成U形,通过U形便于更好的使U型支撑板顶部与外壳套衔接处的圆形相配合,提升支撑稳定性和牢固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俞佳红,未经俞佳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913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据传输接线端子模具输送装置和方法
- 下一篇:一种红薯辅助擦条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