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锂电池隔膜的聚芳醚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92018.8 | 申请日: | 2020-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971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呼微;杜新伟;卢云峰;朱广山;赵麒;刘佰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50/414 | 分类号: | H01M50/414;H01M50/403;H01M50/449;H01M50/417;H01M10/0525;C08G65/4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知星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68 | 代理人: | 艾变开 |
地址: | 130024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锂电池 隔膜 聚芳醚酮 | ||
1.一种锂电池隔膜,其包含臭氧改性的聚烯烃隔膜和聚芳醚酮,所述隔膜是通过相转法在经过臭氧改性的聚烯烃隔膜表面涂覆聚芳醚酮得到,所述聚芳醚酮包括如下的单元1和单元2和单元3:
单元1
单元2
单元3
链节AR的结构为:
其中单元1中R1、R2独立地选自C1-C6烷基、C1-C6卤代烷基,且R1、R2中至少一个为卤代烷基;单元2中R3、R4独立地选自C1-C6烷基、C1-C6羧基,并且R3、R4中至少一个为C1-C6羧基;单元3中R5、R6独立地选自C1-C6烷基、C1-C6卤代烷基;R7、R8独立地选自C1-C6烷基、C2-C6烯基,且R7、R8中至少一个为C2-C6烯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C1-C6烷基选自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或异丁基;所述C1-C6卤代烷基选自三氟甲基,三氯甲基或三溴甲基;所述C1-C6羧基选自羧基、乙羧基或丙羧基;所述C2-C6烯基选自乙烯基、丙烯基、1-丁烯基或2-丁烯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隔膜,其特征在于,R1和R2为C1-C3卤代烷基;R3为C1-C4烷基;R4为C1-C4羧基;R5和R6为C1-C3烷基;R7和R8为C2-C3的烯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电池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C1-C3卤代烷基为三氟甲基,所述C1-C4烷基为甲基,所述C1-C4羧基为1-丙酸基,所述C1-C3烷基为甲基,所述C2-C3的烯基为烯丙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1、单元2和单元3的数量比例为3-5:0.5-2:4-6,所述聚芳醚酮的重均分子量为5-10万g/mol。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电池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1、单元2和单元3的数量比例为3.5-4.5:0.5-1.5:4.5-5.5。
7.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锂电池隔膜,其中所述聚芳醚酮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有机溶剂中加入单体1、单体2、单体3、单体4、路易斯碱和催化剂,在升温搅拌条件下进行缩聚反应即得所述产物聚芳醚酮,所述单体1-3的结构如下:
、、,
单体1 单体2 单体3
单体4为1,4-双(4-氟苯甲酰)苯;单体4的物质的量为单体1、单体2和单体3总和的1-1.2倍,单体1,单体2和单体3的物质的量比例为3-5:0.5-2:4-6。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锂电池隔膜,其特征在于,单体1,单体2和单体3的物质的量比例为3.5-4.5:0.5-1.5:4.5-5.5。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选自聚乙烯(PE)单层膜、聚丙烯(PP)单层膜以及PP/PE/PP三层复合膜中的一种。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改性是指将聚烯烃隔膜在体积浓度为25%~60%臭氧气氛下,氧化处理20~50min。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锂电池隔膜,其特征在于,臭氧体积浓度为40%~50%,氧化处理时间为30~4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师范大学,未经东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9201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