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交换机用双路冗余输出的多协议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92473.8 | 申请日: | 2020-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830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彬彬;伏龙;谢思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国科天迅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935 | 分类号: | H04L12/935;H04L12/939;H04L12/931;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韩立峰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望江西***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换机 用双路 冗余 输出 协议 终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换机用双路冗余输出的多协议终端,用于解决现有的FC交换机的每一个端口号ID不同,无法通过一台交换机实现双路冗余的问题,包括CAN协议解析模块、以太网协议解析模块、UART协议解析模块、VGA协议解析模块、FC协议转换模块;多协议终端上设有CAN、以太网、VGA、UART四类接口,四类接口可以同时传输,所有接收的数据先进行协议解析,并将数据进行发送到FC协议转换模块进行FC‑AE‑1553B协议转换,转换的FC帧在内部进行双路冗余输出给GTX模块,多协议终端通过更改双路冗余的帧ID,实现一台交换机进行双路冗余通信,多协议终端有AB两路,当多协议终端的AB路中有一根光纤断开,所有数据还是可以保证正常传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协议终端,具体为交换机用双路冗余输出的多协议终端。
背景技术
多协议终端就是将多种不同的协议一起打包成FC-AE-1553B协议格式并通过FC光纤输出。随着系统功能的扩展和数据速率的提升,系统中的接口类型越来越多,拓扑越来越复杂。系统的布线难度越来越大,体积、功耗、重量也随之增加,而光纤具有高可靠,传输速度快,重量轻等优点。
现有的FC交换机的每一个端口号ID不同,无法通过一台交换机实现双路冗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FC交换机的每一个端口号ID不同,无法通过一台交换机实现双路冗余的问题,而提出交换机用双路冗余输出的多协议终端;本发明多协议终端上设有CAN、以太网、VGA、UART四类接口,四类接口可以同时传输,所有接收的数据先进行协议解析,并将数据进行发送到FC协议转换模块进行FC-AE-1553B协议转换,转换的FC帧在内部进行双路冗余输出给GTX模块,多协议终端通过更改双路冗余的帧ID,实现一台交换机进行双路冗余通信,多协议终端有AB两路,可以插在FC交换机的任意接口,当多协议终端的AB路中有一根光纤断开,所有数据还是可以保证正常传输;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交换机用双路冗余输出的多协议终端,包括CAN接口、以太网接口、VGA接口、UART接口、CAN协议解析模块、以太网协议解析模块、UART协议解析模块、VGA协议解析模块、FC协议转换模块、GTX0模块和GTX1模块;
所述CAN接口、以太网接口、VGA接口和UART接口均与器件源端设备连接,CAN接口、以太网接口、VGA接口和UART接口用于接收数据并进行数据传输,CAN接口、以太网接口、VGA接口和UART接口分别将接收到数据传输到对应的CAN协议解析模块、以太网协议解析模块、VGA协议解析模块、UART协议解析模块上;所述CAN协议解析模块、以太网协议解析模块、VGA协议解析模块、UART协议解析模块用于对接收到数据先进行协议解析,并将解析后的数据发送到FC协议转换模块;
所述FC协议转换模块用于对解析后的数据进行FC-AE-1553B协议转换得到FC帧,转换的FC帧在FC协议转换模块内部进行双路冗余输出给GTX0模块和GTX1模块;
GTX0模块和GTX1模块的输出端均连接有光模块,光模块通过光纤与FC-AE-1553交换机的接口进行通信连接。
优选的,所述FC-AE-1553交换机的接口为若干个,分别记为SFF0、SFF1、……、SFFn;n为自然数。
优选的,所述GTX0模块和GTX1模块的内部均安装有光纤预警单元,所述光纤预警单元用于对光纤进行检测预警,光纤预警单元包括存储模块、发送模块、接收模块和预警模块;
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与GTX0模块或GTX1模块连接的光纤的光纤信息以及预警手机号码;光纤信息包括光纤的安装时间和光纤的长度;
所述预警模块用于对存储模块内存储的光纤信息进行预警分析,具体分析步骤为:
步骤一:将光纤的安装时间与当前时间进行时间差计算获取得到安装时长,并标记为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国科天迅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国科天迅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924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