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危险废弃物综合处理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92819.4 | 申请日: | 2020-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20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丘全科;徐志鹏;陈垒;肖仕长;雍海泉;程奇伯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赛迪热工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5/00;F23G7/00;F23G5/20;F23J15/02;C10L3/00;C02F1/72;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杨柳岸 |
地址: | 401122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危险 废弃物 综合 处理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危险废弃物综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处理高含水率废弃物的超临界水气化联氧化系统、用于处理固态及半固态废弃物的回转窑高温焚烧系统和用于处理无热值及低热值废弃物的高温等离子处理系统;自超临界水气化联氧化系统向回转窑高温焚烧系统连通有富氢燃气通道;自回转窑高温焚烧系统向高温等离子处理系统连通有飞灰及残渣通道;自回转窑高温焚烧系统向超临界水气化联氧化系统连通有脱酸废水通道;自高温等离子处理系统向回转窑高温焚烧系统连通有高温烟气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危险废弃物综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临界水气化联氧化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高含水率废弃物罐仓、预处理装置、高压泵、超临界水气化联氧化反应装置和液固分离装置;液固分离装置分别连通有净水罐池和资源化残渣仓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危险废弃物综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自净水罐池向高含水率废弃物罐仓连通有回流通道,净水罐池还设有排水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危险废弃物综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窑高温焚烧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固态及半固态废弃物罐仓、回转窑、二燃室、余热锅炉和后处理装置;所述富氢燃气通道自超临界水气化联氧化反应装置分别与回转窑、二燃室连通;所述脱酸废水通道自后处理装置与高含水率废弃物罐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危险废弃物综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处理装置连通有排放烟囱。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危险废弃物综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等离子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无热值及低热值废弃物罐仓、高温等离子处理装置和资源化残渣仓二;所述飞灰及残渣通道分别自二燃室、余热锅炉和后处理装置与高温等离子处理装置连通;所述高温烟气通道自高温等离子处理装置与二燃室连通。
7.一种危险废弃物综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分类储存:将危险废弃物分为高含水率废弃物、固态及半固态废弃物和无热值及低热值废弃物三类进行储存;
超临界水处理:通过超临界水气化联氧化系统对高含水率废弃物进行处理,获得净水和资源化残渣,同时产生富氢燃气;
焚烧处理:通过回转窑高温焚烧系统对固态及半固态废弃物进行处理,同时接收超临界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富氢燃气作为燃料利用,降低氮氧化物的产生,进而获得排放达标烟气,同时将产生的飞灰及残渣通入高温等离子处理系统中处理,并将产生的脱酸废水通入超临界水气化联氧化系统,用于超临界水气化联氧化系统预处理调质及脱酸废水中有机物分解,并;
等离子处理:通过高温等离子处理系统对无热值及低热值废弃物进行处理,同时接收焚烧处理中产生的飞灰及残渣,获得资源化残渣,同时将产生的高温烟气通入回转窑高温焚烧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危险废弃物综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临界水处理步骤中,将高含水率废弃物依次经预处理和升压后,通入超临界水气化联氧化反应装置进行反应,反应产生获得富氢燃气,反应产生的液固物质经液固分离后,分别获得净水和资源化残渣。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危险废弃物综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临界水处理步骤中获得的净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作为回用净水返回超临界水气化联氧化系统,实现水循环利用;另一部分作为排放净水排出。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危险废弃物综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焚烧处理步骤中,固态及半固态废弃物进入回转窑进行一次燃烧,然后进入二燃室进行二次燃烧,燃烧后产生的高温烟气进入余热锅炉进行热能回收,回收热能后产物进入后处理装置进行处理,其中产生的脱酸废水通入超临界水气化联氧化系统,飞灰及残渣通入高温等离子处理系统,排放达标烟气排出;超临界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富氢燃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通入回转窑,另一部分通入二燃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赛迪热工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赛迪热工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9281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